林国清

作品数:12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警察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悲喜剧古典悲剧公案戏清官元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江夏学院学报》《龙岩学院学报》《重庆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公安应用写作实验室建设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被引量:3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96-103,共8页林国清 李艳菁 林敏 
公安应用写作实验室多功能创新化的建设以及《福建省执法办案系统——福建警察学院专用版》的安装使用,为我们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习模式,完成能力转化...
关键词:公安写作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伏羲女娲神话的流播被引量:5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94-100,共7页涂平 林国清 
随着伏羲东迁并建都于陈,原本独立存在的伏羲神话和女娲神话在豫东及楚地的流播过程中互相融合,伏羲、女娲从只是龙族的始祖一跃而成为开辟宇宙鸿濛的创世之神、人类的二始祖神。汉代以后,南方少数民族民族意识觉醒,伏羲、女娲二始祖神...
关键词:伏羲女娲 二始祖神话 民族意识 兄妹婚神话 
论警营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莆田市警营文化建设窥探被引量:2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26-34,共9页黄国强 林国清 
福建警察学院专项调研课题(ZD1305)
莆田市公安局在开展警营文化建设中,把警营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紧密结合:在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路上饱含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理念,提出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与警民关系联系起来,处处体现文化惠警和...
关键词:警营文化 莆田市公安局 建设概况 和谐理念 警民关系 
关于公安文化建设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7,共7页林国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公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人才工程、精品工程和惠警工程,并把警营文化建设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和谐警民关系、实现民警快乐生活幸福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公安文化 建设内涵 三项工程 三个结合 
试论悲喜剧杰作——《四声猿》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2期87-91,共5页林国清 
徐渭《四声猿》之《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有一共同的"换装-脱装"结构模式。通过换装,剧情进入虚拟世界,脱装后回归现实世界。脱装时,悲声随之而起。《玉禅师》则写玉通和尚受迫害与反抗的故事。《四声猿》是一部悲喜转化,...
关键词:换装脱装 虚拟世界 悲喜转化 正反同体 
死亡与再生——古典悲剧、悲喜剧再辨识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02-107,共6页林国清 涂平 
在我国戏剧界,运用"喜—悲—喜"结构创作的古代戏曲作品,有的被划入悲剧,有的被划入喜剧,剩下的则称之为悲喜剧,戏曲的划分相当混乱,与悲剧的纠缠尤其严重。实际上,在古代戏曲的分类上,应该坚持三分法,将"喜—悲—喜"结构的戏曲作品称...
关键词:古典悲剧 古典悲喜剧 辨识 
一个高潮与两个高潮——论古典悲剧、悲喜剧的辨识被引量:1
《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5-8,14,共5页林国清 涂平 
中国古典悲剧、古典喜剧都只有一个高潮,即悲剧高潮、喜剧高潮,古典悲喜剧则有两个高潮,先是悲剧高潮,后是喜剧高潮,且喜剧高潮才是主高潮。以"大团圆"结局的所谓中国式悲剧根本不是悲剧,而是悲喜剧,因为这些作品有两个高潮。而古典悲...
关键词:一个高潮 两个高潮 高潮的转化 
古典悲剧、悲喜剧与宗教祭祀仪式同构关系探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89-91,共3页林国清 
悲喜剧"喜—悲—喜"的结构与古代宗教祭祀仪式"吉—凶—吉"的结构为同构关系,而古典悲剧"喜—悲"结构则与宗教祭祀仪式"吉—凶"结构相对应。古典悲剧以"死亡"作结,悲喜剧以"再生"作结,二者结局判然有别,不应混淆。
关键词:古典悲剧结构 古典悲喜剧结构 祭祀仪式结构 同构关系 
民间视角向精英视角的游移——重谈元曲公案戏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98-102,共5页林国清 
由于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元曲公案戏隐藏着两个视角,即民间视角和精英视角。两个视角的叠合、交融,影响了读者对清官形象的认识,将两个视角剥离开来,发现民间艺人眼中的清官是为民除害者,文化精英笔下的清官乃安民除暴者,前者运用的是浪...
关键词:民间视角 精英视角 阴阳学说 清官 
《惊鸿记》:明代的梅妃故事——兼谈《混唐平西传》
《莆田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93-96,共4页林国清 
通过梅妃故事产生过程的梳理,可认为梅妃的形象是有意识地针对杨妃的形象而精心塑造出来的。但明代戏曲《惊鸿记》中梅妃的形象有了很大发展,她不但谴责、抨击杨妃,形成作品贬杨褒梅的倾向,而且还突破情缘层面,通过抨击和褒贬将矛盾扩...
关键词:梅妃 惊鸿记 混唐平西传 戏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