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清

作品数:52被引量:16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黄麻红麻钝感高产制种技术选育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农业科技》《作物学报》《中国蔬菜》《中国稻米》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SSR分子标记筛选及新型SNP标记开发被引量: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1期27-33,共7页陶爱芬 谢丽丽 祁建民 方平平 林荔辉 徐建堂 张立武 林培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1549);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9-E06)
为筛选出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前期黄麻炭疽病抗性QTL定位结果的基础上,开发出7对可能与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新型SNP标记.同时,在前期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田间炭疽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分别以6个抗病株系和...
关键词:黄麻 炭疽病 SSR SNP 抗性鉴定 
光钝感杂交红麻研究现状及其国际化合作探究——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模式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6年第3期145-150,共6页林荔辉 祁建民 徐建堂 陶爱芬 方平平 张立武 林培清 
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14N0023);农业部国际合作项目(K4214006A)
光钝感杂交红麻的推广与应用是实现全球化红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我国红麻研究现状及国际红麻产业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光钝感杂交红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意义。依托"一带一路"政策契机,开展红麻产业的国际合作是实现麻类产...
关键词:光钝感 杂交红麻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中国主要麻类作物的起源与演化概述被引量:20
《中国麻业科学》2016年第3期136-142,共7页陶爱芬 祁建民 林荔辉 方平平 徐建堂 林培清 张立武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1209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9-E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1549)
麻类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麻类作物是在何时、何地、由何种野生植物驯化而来,又是如何演化的,对于收集种质资源、制订品种改良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栽培...
关键词:麻类作物 起源 演化 
外源硒及脯氨酸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中国麻业科学》2015年第5期239-245,共7页陶爱芬 陈娴娴 祁建民 方平平 林荔辉 徐建堂 张立武 吴建梅 林培清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12094);农业部现代麻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19-E0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J01082);福建省发改委农业五新推广项目(K61300001)
为明确外源硒及脯氨酸(Pro)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型菜用黄麻品种福农1号为材料,测定了在水培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硒(0、0.2、0.5、1.0、2.5、5.0 mg/L)与脯氨酸(50μmol/L)对菜用黄麻苗期生长、叶绿素、渗透调节物...
关键词:菜用黄麻  脯氨酸 生长 生理特性 
籼粳交后代的籼粳分类及育性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5年第3期145-150,共6页林荔辉 吴建梅 林培清 祁建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12096)
以珍汕97B/秀水13的系列F7代株系为材料,在程氏籼粳分类与SSR分子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鉴定了籼粳交后代株系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花粉黑染率与结实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F7代株系的籼粳属性发生明显分离,以偏籼型比例最大,占47.7%;SSR分子...
关键词:水稻 籼粳交 程氏分类 聚类分析 育性稳定性 
水稻籼粳杂种育性QTL定位及其效应分析被引量:2
《热带作物学报》2014年第2期246-252,共7页吴建梅 林荔辉 林培清 官华忠 陈志伟 吴为人 
福建省教育厅产学研项目(No.JA12096)
选用珍汕97B/秀水13的F2代为材料,在育性QTL分析同时,根据育成的亲籼型不育系配组的F1育性分析其QTL效应。结果表明,检测到控制花粉育性的qPF5加性效应值为-8.65,表型贡献率为11.25%。共检测到2个影响小穗育性的QTL(qSF5和qPF6),其中qSF...
关键词:水稻 籼粳交 育性 QTL(数量性状基因座) 效应分析 
红麻叶绿体DNA非编码区扩增及PCR-RFLP多态性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期166-170,共5页徐建堂 祁建民 林培清 张高阳 陶爱芬 方平平 
农业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项目(农科教201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J05046)
为研究红麻叶片叶绿体DNA(cpDNA)非编码区的序列特征,采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红麻总DNA,以8份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及其4份近缘种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8对植物cpDNA通用引物对红麻cpDNA非编码区序列进行PCR扩增,优化cpDNA非编码序列PCR的扩增...
关键词:红麻 叶绿体DNA PCR-RFLP 光钝感 
光钝感杂交红麻新组合福航优2号主要特性及其配套技术被引量:2
《中国麻业科学》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林荔辉 祁建民 林培清 吴建梅 邱国清 张丽梅 唐超凡 池仁漫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编号2011N0005);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1066)
福航优2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于2012年育成的高产光钝感杂交红麻新组合。2010-2011年在福建省多点种植,平均原麻产量达7857.5kg/hm2,比对照福红952增产达23.07%;2011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原麻产量7050.0kg/hm2,比福红952增产18.24%。2012...
关键词:杂交红麻 光钝感 主要特性 配套技术 
红麻光周期诱导下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被引量: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徐建堂 祁建民 林荔辉 林培清 陶爱芬 方平平 
农业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项目(农科教201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J05046);福建省南方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项目(2010N2002)
测定红麻品种福红952(对照)及其光钝感突变体08C-8叶片在11.5 h人工短日照处理下苗期、生长中期和现蕾期3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福红952和08C-8在光周期反应下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关键词:红麻 光钝感突变体 光周期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游离氨基酸 
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光周期反应特性与RAPD扩增片段差异分析被引量:6
《中国麻业科学》2012年第6期260-264,共5页徐建堂 林荔辉 祁建民 张高阳 方平平 林培清 池仁漫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9-E06);农业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农科教发2011.9);福建省南方黄红麻种质资源创新平台项目(2010N200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5046)
为了研究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基因的遗传规律及与红麻光钝感形成有关的基因序列特征。以红麻品种福红952经航天诱变获得的光钝感突变体与光敏感红麻细胞质保持系L23B品种杂交,杂交后代即F2群体在海南130d短日照条件下诱导了花蕾的分化发育...
关键词:红麻 光钝感突变体 光周期反应 RAPD 特异片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