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作品数:10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更多>>
发文主题: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学科史学术体系晚清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黑龙江史志》《江汉论坛》《长白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江淮论坛》2016年第5期112-116,共5页王昆 汪益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初建:1911-1929年"(16XNH070)
西方政治学在"西学东渐"时期的传播可以看成是中国现代政治学建立的一个萌芽,这一过程也是晚清民国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的一部分。对于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学科史的范畴,但是现有研究不能很好地分辨出政治学学科史...
关键词:西学东渐 政治学 学科史 日本中心观 
思潮变动与学术转型:西方政治学引入与晚清社会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205-205,共1页吴祖鲲 王昆 
西方政治学的引入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思潮变动与学术转型是西方政治学引入的双重作用。这其中既存在新知与新学的“下渗”.也存在部分阶层、部分群体的选择性“回避”.这就是西方政治学引入的真实状况,即新知的传播与接受存在一定...
关键词:西方政治学 学术转型 晚清社会 思潮 西方政治思想 传播与接受 文化碰撞 选择性 
思潮变动与学术转型:西方政治学引入与晚清社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37-142,共6页吴祖鲲 王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土文化传承与民族凝聚力提升路径研究"(16XNH07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初建:1911-1929"(16WH066)
西方政治学的引入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思潮变动与学术转型是西方政治学引入的双重作用。这其中既存在新知与新学的"下渗",也存在部分阶层、部分群体的选择性"回避",这就是西方政治学引入的真实状况,即新知的传播与接受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西方政治学 思潮变动 学术转型 晚清社会 
新世纪以来国内外晚清政治学学科史研究述论
《长白学刊》2016年第3期101-105,共5页王昆 
晚清民国是近代中国学术体系转型与知识体系转换的关键时期,西方政治学的引入则是这种变动的知识性基础。但是我们在对新世纪以来晚清政治学学科史研究成果稍作梳理后便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充分,存在的问题与误区也...
关键词:政治学 思想史 学科史 新世纪 述论 
晚清时期西方政治学引入的两种学术体系——以伯伦知理与小野塚喜平次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2期65-72,共8页王昆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初建:1911-1929年"(16XNH070)
1899年4月,《清议报》刊载的伯伦知理《国家论》译著,是西方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近代中国引入的滥觞。在此之后,各类政治学著述便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性著作即是小野塚喜平次的《政治学大纲》。伯伦知理与小野塚...
关键词:晚清 政治学 伯伦知理 小野塚喜平次 学科史 
从“国家学”到“政治学”:清末西方政治学的引入与学术体系转型被引量:8
《江汉论坛》2015年第12期55-61,共7页王昆 
杨德山教授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国近代政党学说文献汇编(1894-1957)"(10XNL010)的阶段性成果
戊戌维新后,西方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开始逐步系统地传入中国。1899年《清议报》刊载伯伦知理的《国家论》译著可以看作是具有学科意义的西方政治学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其所建构的学术体系是以"国家"、"宪法"为基础,围绕与国家...
关键词:政治学 国家学 伯伦知理 小野塚喜平次 学术体系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被引量:7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66-75,共10页王昆 杨德山 
从1899年4月《清议报》刊载伯伦知理《国家论》译著开始,到1905年10月《直隶教育杂志》相继刊出严复《政治讲义》一文,这期间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国家...
关键词:晚清 政治学 学科史 近代史 
梁启超与伯伦知理国家学说被引量:6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11期115-124,共10页王昆 
伯伦知理国家学说传入近代中国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梁启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梁启超吸收、借鉴伯伦知理国家学说,并在学说中国化的基础上进行宣传、运用和批判。这一过程反映了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一般脉络,其中凸显的一些问...
关键词:梁启超 伯伦知理 国家学说 
简论历史学的客观性及其后现代释义
《沧桑》2012年第3期40-41,共2页王昆 陈弢 
客观性作为历史学的根本属性,是历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兴起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强烈冲击了现代历史学,尤其是对历史学的客观性全面质疑,认为史学就是如同文学式的一种虚构。然而,其质疑并不能真正否定历史学本身的客观性...
关键词:历史学 客观性 后现代主义 新思维 
再谈“问题与主义”之争被引量:2
《黑龙江史志》2011年第11期31-32,共2页王昆 
92年前的一场"问题与主义"之争,引发了一场的广泛讨论。但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大家的看法相去甚远,评价褒贬不一。本文通过第三只眼来分析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根本原因,阐释具体的论战,以及事件的性质和意义,从而试图还原历史的原貌。
关键词:“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 李大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