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作品数:48被引量:9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志怪《聊斋志异》洞窟文化史研究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研究》《文学遗产》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冯梦龙“三言”对宋元话本的文人化改造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王昕 
冯梦龙“三言”对于宋元旧话的改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题目的改订与增删,标志着文人对于通俗小说认知的突破;二是提升通俗小说的地位,意味着文人改造意识的觉醒;三是强调文学的通俗性,昭示着艺术与思想结合的新高度。在编创中,他...
关键词:冯梦龙研究 “三言” 宋元话本 文人化改造 
再论明代公案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成因——科举歧视、说唱与小说理念对叙事的影响
《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72-84,71,共14页梁凯 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子部小说目录汇考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18XNL005)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常感叹公案小说不如西方侦探小说那么引人入胜。但此类比较未能很好地结合中国文化环境,也忽略了“引人入胜”叙事方式的某些内在机制。法医学知识和细密的故事时间是破案严谨的基石。明代科举和教育体系歧视仵作,强化了文人与法医...
关键词:公案小说 说唱文学 叙事策略 明代小说理论 科举与文学 
论中古志怪中的图像与文学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186-194,共9页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子部小说目录汇考”(2018XNL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画图神异故事以神异化的方式,记录了图像带给观画者强烈的视觉感知。关于图像的幻觉故事,是词语与图像关系的志怪化表述。通过梳理《太平广记》《历代名画记》《酉阳杂俎》等文献中的画图神异故事,可以将其题材分为三类:一是以神化绘画...
关键词:志怪 图像 文学 巫术 宗教 
《聊斋志异》中的个体孤独与神怪叙事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4期218-227,共10页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2018XNL005)。
《聊斋志异》的“知己”主题显示了明清时代文人的精神转向。在传统话语中,下层士人的“知己”之求本质上是寻“知遇”,与之对应的是“士为知己者死”中“报”的逻辑。每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有待”的,需要在上者的承认和赏识。受明代交...
关键词:《聊斋志异》 知己 异类 异性 
选择经典:清代文言小说七十年研究的线索与方法被引量:1
《文学遗产》2023年第1期158-170,共13页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子部小说’目录汇考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18XNL005)阶段性成果。
清代文言小说研究中,经典的选择和阐释是一条核心的线索。因为时代未远,大量的作品未及阅读与整理,创立新知与转化传统,成为清代文言小说研究的必然。围绕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浮生六记》等传奇、志怪和轶事小说,七十年来...
关键词:清代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浮生六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意象被引量:3
《人民论坛》2022年第18期98-100,共3页王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乾嘉笔记叙录与整理研究”(项目编号:19YJA751039)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光始终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国人的心灵。人们遥望月亮思念亲人、故乡,抒发思古之幽情、个体之孤独,祈愿天长地久、团圆美好。源于“秋祭月”的中秋节,又称“祭月节”,逐渐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中秋风俗。质朴的先人将许...
关键词:月情怀 月崇拜 月亮审美 传统文化 
古往今来,中国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2年第9期46-49,共4页王昕 
发现嫦娥石、找到月壤水……近日,一系列有关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刷新着我们对月球的认知。从赏月咏月,到探月登月,中国人一直书写着关于月球的浪漫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具有独特的地位:人们遥望月亮思念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最新研究成果 月亮 月壤 生生不息 情有独钟 
论《聊斋志异》与清代侠义主题的温情化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64-71,共8页王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乾嘉笔记叙录与整理研究”(19YJA751039)的阶段性成果。
侠义是一个不断丰富的文学主题。通过回顾"侠以武犯禁"这一线索,可以看到,这一政治面向的特点在后世逐渐模糊褪色,日常空间中的侠在宋明之后的文学作品中逐渐增多。在《聊斋志异》的侠义故事中,"侠"的定义更具弱小者的民间互助性,大多...
关键词:《聊斋志异》 侠义 庶民 温情化 
从放马滩到《牡丹亭》——论“死而复生”志怪中的巫术与文学被引量: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4-24,共11页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2018XNL005)
汤显祖《牡丹亭》因杜丽娘情之所至可以"死而复生"的主题而闻名。这一主题具有超常的持久性,从先秦简牍、中古志怪、史书、宗教文献到明清文学,都对它进行了不同立场的阐释。通过梳理此类故事的巫术成分及其演化,能够对巫术与文学的关...
关键词:志怪 复生 巫术 《牡丹亭》 
论乾嘉学风与志怪“小说”——以《阅微草堂笔记》为线索被引量:6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120-132,164,共14页王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9YJA751039)。
清代乾嘉学术兴盛之时,以《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创作也颇为繁荣。纪昀以粗陈梗概的叙事,将神怪叙事传统置于考据学风之中,形成了立说、辨证、旁究物理的所谓"著书者之笔"。受乾嘉学风的影响,《阅微草堂笔记》以治学问法而志...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 乾嘉学风 志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