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宇

作品数:14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纪录片叙事影像传播初中生价值观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世界》《电影文学》《视听》《中国电视》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年我国纪录片年轻化现象观察和思考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09-115,共7页王晓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CMZ02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9-ZZJH-592)。
“年轻化”是近年出现在我国纪录片领域的一种以年轻受众为目标人群的精准传播策略。我国纪录片年轻化探索覆盖了纪录片的生产、内容、传播等层面,但发展并不均衡,生产层和传播层日臻成熟,内容层相对滞后,特别是选题空间存在窄化问题,...
关键词:纪录片 年轻化 精准传播 
虚实相生:纪录片萌态叙事的逻辑与意义
《新闻世界》2021年第9期78-81,共4页王晓宇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0年以来我国纪录片的话语革新与坚守研究”(编号:2018BYS01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近年我国纪录片的融新创作研究”(编号:2019-ZZJH-592)阶段性成果。
萌态形象具有幻象的特点,其萌化人心的同时对现实有遮蔽。为最大程度消弭“萌”的遮蔽性,纪录片萌态叙事恪守纪录限界,不滥萌,不空萌,也不一萌到底,其选材有界,文本有魂,落点严肃,保证作品可爱吸引人的同时可信又可敬。二者所形成的虚...
关键词:纪录片  叙事 虚实相生 
论纪录电影《人类》口述的创新性
《科技传播》2021年第17期104-106,共3页王晓宇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0年以来我国纪录片的话语革新与坚守研究”(编号:2018BYS013);信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纪录片创作》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7-41)阶段性成果。
通常,记录、发掘并认识历史是纪录片口述的主要诉求。但纪录电影《人类》的口述较为不同,极富创新性。其口述话语一改同类创作常见的历史指向,聚焦人类共性话题;其口述画面的主体——面孔并非常见的历史注脚,造型直抵人类心灵沟通。二...
关键词:纪录电影 《人类》 口述 话语 面孔 
萌态纪录片的治愈叙事
《视听》2021年第9期146-148,共3页王晓宇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0年以来我国纪录片的话语革新与坚守研究”(编号:2018BYS01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近年我国纪录片的融新创作研究”(编号:2019-ZZJH-592)阶段性成果。
随着"萌"成为大众常用词,不少纪录片也被评价为"萌"。萌态纪录片往往散发着浓郁的可爱气息,具有典型的治愈叙事特征。首先,其叙事对象往往世俗无害,亲切可人;其次,叙事空间多理想无虞,给人安定;再次,叙事风格滑稽谐趣,助人放空;最后,叙...
关键词: 纪录片 治愈叙事 
浅析当前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以医疗题材为例被引量:11
《中国电视》2018年第1期92-97,共6页王晓宇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研究"〈编号:17YJCZH093〉;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审美理念与创造研究"〈编号:2017CXW016〉阶段性成果
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取得了不少突破,但部分作品对社会观察的深刻性尚有一定提升空间。比如未抵社会问题本质、题材空壳化、人物理想化等。针对这些不足,一须增强未来意识,勇于为现实中的问题寻求答案;二需正视理性精神的价值,让...
关键词:社会现实类纪录片 未来意识 理性精神 公共事务意识 
世界问题的中国良药——纪录片《第三极》的意义与启迪
《中国电视》2016年第8期86-89,共4页王晓宇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社会转型期中国纪录片公共文化传播进路研究"〈项目编号:2015-QN-373〉;信阳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重点项目"政治化产业时期中国纪录片公共性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4-QN-001〉阶段性成果
《第三极》是中国首部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直接采购并推送到其全球电视网的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成功案例。除国际化叙事和拍摄手法外,《第三极》从中国文化出发,准确问诊世界问题所彰显出的人文精神应是其国际价值的...
关键词:三极 拍摄手法 世界问题 中国故事 美国国家地理 人类中心主义 人文精神 无节制 中国声音 坛城 
世俗化时代主流文化纪录片的祛魅创新
《电影文学》2016年第12期21-23,共3页王晓宇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社会转型期中国纪录片公共文化传播进路研究"(项目编号:2015-QN-373);信阳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政治化产业时期中国纪录片公共性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4-QN-001)成果
基于世俗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动从外在形式上进行祛魅变革的大背景,近年部分主流文化纪录片通过主题切入更实际、叙事方法更重微观、表现形式更灵活等策略进行着祛魅创新。就文化层面而言,其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和传播提供了一种...
关键词:主流文化 纪录片 世俗化 祛魅 
杂糅文化语境的产物与表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及其现象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99-103,共5页王晓宇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YJA86000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5-QN-373);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4GGJS-02)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所引发的诸多媒介现象中,网络世界的吐槽狂欢十分突出。这一现象与其说是大众在评价一部知名美食纪录片的续集是否合格,不如说是当前中国复杂文化语境中大众娱乐文化和公共政治文化的角力、娱乐文化和精英文...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Ⅱ》 媒介事件 杂糅文化 
电影《岁月神偷》:集体怀旧背后的老香港精神诉求
《电影评介》2015年第5期26-28,共3页王晓宇 
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编号2014GGJS-02)成果
电影《岁月神偷》是香港导演罗启锐所执导的一部极具怀旧色彩的电影。影片上映后在香港社会引发了一场集体怀旧。但历史聚焦当代,影片的深刻意义不止于让港人回忆过去,更在于其引发的集体效应显示出该片准确把握到当下香港大众渴望找回...
关键词:集体效应 情感诉求 回老 社会底层 社会心理 永利 罗进 人物形象 眷眷之心 情深意重 
纪录片《美丽中国》与文化中国的影像传播被引量:3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95-98,103,共5页王晓宇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YJA860006)
在世界大国的崛起过程中,以文化维度为国家形象的目标导向是一个普遍经验。纪录片《美丽中国》从特色文化、普世文化和发展着的动态文化三个方面生动而有效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气质和面貌,塑造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文化中国。
关键词:《美丽中国》 文化中国 国家形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