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华

作品数:18被引量:7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义汉语论元动词词汇语义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言文字应用》《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位移介质动词的语义与论元表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88-92,100,共6页王葆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124)
运用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理论考察汉语位移介质动词的论元表达情况,探讨位移介质动词与位移方向动词在论元表达方面的差异,可以揭示汉语部分位移动词在论元表达中表现出的语义因素,并分析出动词家族相似性的基本表现:不同语...
关键词:位移动词 词汇语义 论元表达 
《名词形成中的形态词汇交替》述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3期473-477,共5页方清明 王葆华 
《名词形成中的形态词汇交替》一书共分6章。以下分述各章内容。
关键词:汇交 形态 词形 
汉语怎样表达整体-部分语义关系被引量:9
《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18-28,共11页方清明 王葆华 
本文探讨汉语怎样表达整体-部分关系即Wp关系。首先确认"N1是N2的一部分"是判断Wp关系最为自然的形式框架,在此基础上讨论Wp关系的类型,经过鉴别后认为实体-部件、集体-成员、地区-地方等都属于Wp关系。另外,部分-部分关系虽不直接体现W...
关键词:Wp关系 整体 部分 
汉语疑问代词语法化的单向性路径——以“什么”、“谁”为例被引量:3
《对外汉语研究》2008年第1期60-69,共10页王葆华 张尹琼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
本文从语法化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疑问代词"谁"和"什么"的语法化过程。认为疑问代词"谁"、"什么"的非疑问用法是在疑问用法的基础上通过语法化过程而演变产生的结果。从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客观意义逐渐缩减而主观意义...
关键词:疑问代词 语法化 单向性路径 
汉语接触动词的语义与论元表达——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被引量:5
《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66-73,共8页王葆华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汉语动词语义学研究"(160750540);安徽省级重点学科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建设基金资助
运用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理论对汉语接触动词和表面接触动词的语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接触动词和表面接触动词的句法环境的考察,揭示了这些动词在不同句法环境中的动词语义因素的变化,根据动词在论元表达变化中的语义变化将这...
关键词:接触动词 动词语义 构式语义 论元表达 有规律的多义现象 
动词的词汇语义与论元表达之关系——兼谈动词意义的原型效应和家族相似性被引量:6
《汉语学报》2006年第1期76-82,共7页王葆华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的支持
本文借鉴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成果讨论汉语动词与论元表达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动词的词汇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元的句法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动词意义的原型效应及家族相似性。动词句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论元配置变化与动词意义的...
关键词:动词的词汇语义 论元的选择性表达 构式 原型效应 家族相似性 词汇语义学 汉语动词 论元 词意 应和 
汉语词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50周年专家座谈会纪要被引量:11
《汉语学习》2005年第4期76-80,共5页孔令达 王葆华 
关键词:汉语 词类研究 1953年—1955年 学术研究 语法 语义 
存在构式“着”、“了”互换现象的认知解释被引量:25
《外语研究》2005年第2期1-5,共5页王葆华 
本文对汉语学界的存在句中“着”和“了”互换现象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并运用Talmy认知语义学理论对该现象进行了认知解释;认为存在句“着”、“了”互换现象反映了人们在认知模式和观察方向上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存在构式 视点 概要模式 顺序模式 观察方向 
介绍《语言和认知空间—认知多样性探索》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477-478,共2页张达球 王葆华 
关键词:《语言和认知空间——认知多样性探索》 语言学家 Stephen C.Levinson 书评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新尝试——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The Formation of the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and Its Effects评介被引量:3
《外国语》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王葆华 
本文对石毓智博士新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一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该书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 语法化理论 石毓智 词汇 句法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