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鑫

作品数:8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新农村道德建设视阈高校课程课堂育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论坛》《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农业科学》《中国高等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高校教师师德养成的外在机制被引量:6
《江苏高教》2022年第11期109-113,共5页刘丁鑫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成果。
建设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系列指示精神的首要之义,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高校教师师德非天然玉成,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体内化过程中的各种主动性因素,更与社会和高校是否建立起适...
关键词:高校教师 师德养成 外在机制 
社会信用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被引量: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2期44-47,共4页刘丁鑫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20AZD055)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信用教育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诚信水平仍有待提高,社会失信事件时有发生,这和社会信用教育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社会信用教育可从社会信用的专业化教育、普及化教育以及法治化教育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国家...
关键词:社会信用教育 信用专业化教育 信用普及化教育 信用法治化教育 
论高校课程思政课堂育人效果提升的主要原则被引量:16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10期126-129,共4页刘丁鑫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的阶段性成果。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的教育使命,两者统一在立德树人这个总目标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高校要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效,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
关键词:课程思政 课堂育人 原则 
师德建设的三重维度被引量:3
《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第10期31-32,33,共3页刘丁鑫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项目批准号:19LLZD10)的阶段性成果。
师德建设关乎教师队伍、个人完善、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明大德是立教之魂,要以政治品格、职业品性、教育初心和奉献精神砥砺师德,彰显师德的鲜明政治本色。守公德是立师之根,要着力发挥教师遵守公德的译烈示范和正向激励效应。严私德...
关键词:师德建设 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公共文化多重属性厘析被引量:1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395-399,共5页刘丁鑫 
北京市社科联青年人才项目(2013SKL036)
为有效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规划,需要客观审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践中因对公共文化属性的模糊认识引发的急功近利等混乱现象并不鲜见,因此,充分认识公共文化的多重属性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
关键词: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属性 
新农村道德建设主体特征论析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5期3112-3114,3117,共4页刘丁鑫 
论述了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分别作为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领导主体、辅助主体和实践主体的特征,表明3类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责权划分和承担的道德建设责任必须以尊重和挖掘各自的特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协同,保障新农村道德...
关键词:新农村 道德建设 主体 
新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机制研究被引量:2
《江淮论坛》2010年第3期58-62,共5页王淑芹 刘丁鑫 
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社会道德建设,将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之一。因之,立足于农村经济、乡土文化和农民的特性,构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机制,则是伦理学理应担当的使命。
关键词:农村 社会公德 机制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机制建设被引量: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12期81-83,共3页刘丁鑫 
情感机制所独具有的激化、选择、评价和预测功能使其成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应从确立情感理念和原则、运用情感分析和体验方法、完善情感培育内...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 情感功能 情感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