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一

作品数:9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圣经》上帝圣经文学研究流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外国文学评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构建人类普惠新文明:机理机制与逻辑工具被引量:2
《中国比较文学》2021年第2期184-198,共15页刘洪一 
当下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临界状态,构建人类普惠新文明是文明危机状态下的必然选择,文明通鉴是基础,思想通约是关键。思想通约是不同思想的价值契约,是差异价值的缓冲机制和交流原则,也是走向人类普惠新文明的逻辑工具和必由...
关键词:普惠新文明 文明通鉴 思想通约 机理机制 逻辑工具  
圣经的律例叙事
《学术交流》2006年第12期148-150,共3页刘洪一 
律例叙事作为圣经叙事的一种典型形式,不仅贯通在律法书中,也贯通在整个圣经之中,它以各种诫命、圣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涵盖了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呈现了“上帝订法-先知传达-百姓践行”这一圣经叙事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圣经 律例 叙事 
圣经的叙事话语被引量:12
《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6期139-145,共7页刘洪一 
圣经叙事不同于一般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上帝”对圣经叙事的全面介入并成为圣经叙事推演的驱动因素。因此,圣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叙事话语并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上帝之道决定了叙事话语的属性,上帝的契约是叙事话语的核心概念,上帝和人...
关键词:圣经 上帝 叙事话语 
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机理及联结被引量:32
《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2期103-116,共14页刘洪一 
“流散文学”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流散”问题的本源出发,以最具典型意义的流散史实为样本,力图考辨流散现象和流散文学的内在机理,探究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内在联结,同时也对流散文学的学科界...
关键词:流散 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 
《圣经》的跨文化元典意义被引量: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61-66,共6页刘洪一 
希伯来《圣经》记载了希伯来(犹太)民族早期所经历的游牧式的文化迁徙及其对周边异质文化的采借、融合和冲突。作为一个跨文化的文化元典,《圣经》的跨文化思想资源表现在它的一神论思想和单种论学说,也表现在它的民族学思维,特别是《...
关键词:《圣经》 文化元典 思想方式 跨文化意义 
犹太《圣经》的世界性及与现代文明的联结被引量:3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90-96,共7页刘洪一 
犹太《圣经》不仅开启了犹太文化之源 ,而且昭显了突出的世界性意义 ,主要表现在 :《圣经》以对世俗性生活、生产要素的汇聚整理和显著的史实特征 ,显示出典型的超神学性 ;《圣经》以对周边异质文化要素的吸纳、整合和创造 ,展示了一系...
关键词:《圣经》 典型 具象化 呈现 境遇 展示 犹太文化 怀疑 神学 吸纳 
文化批评的诗性维度——关于文学研究的文化参与问题
《外国文学》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刘洪一 
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参与、介入是世纪转折时期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批评趋向,也是对林林总总的“现代”、“后现代”、“后殖民”批评思潮的突破与超越。从本质上讲,文学既是文化的一种构成和表征,又以特定的方式负载和呈现着文化...
关键词:文化批评 文学话语 文化参与 诗性维度 
文化诗学的理念与追求被引量:1
《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129-131,共3页刘洪一 
“文化诗学”一词从20世纪80年代起引起学界关注,其前身是“新历史主义”。本文把它作 为一种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整体观看待,对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作了比较和初步的梳理。
关键词:文化诗学 新历史主义 文化整体观 文学研究 
与上帝论辩——试论《圣经》中的人文精神被引量:5
《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77-84,共8页刘洪一 
一、论辩发生在《圣经》正典中希伯来《圣经》(犹太《圣经》,即通常所说的《圣经·旧约》)作为犹太教的正典,在犹太宗教生活乃至整个犹太文化生活领域都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意义。“正典”(canon)一词在希伯来文中含有“芦苇...
关键词:《圣经》 上帝 人文精神 神学思想 耶和华 《圣经·约伯记》 价值取向 以色列人 以色列民族 人文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