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作品数:11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形式昆曲艺人访谈录剧社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传记文学》《戏曲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光影中的得失——京剧电影刍议
《戏曲研究》2019年第3期56-69,共14页宋波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电影和戏曲的结合,催生出这样一种电影形式,自然具有独特的形式特色。戏曲电影曾经有过相当光彩的历史,随着戏曲观众的流失,戏曲电影的拍摄数量急剧萎缩。近年来,由于政策...
关键词:京剧电影 戏曲观众 戏曲电影 电影类型 民族艺术形式 数据资料 呈现方式 政策扶持 
从国风苏剧社到浙江昆剧团——浙昆“世”字辈老艺人王世瑶、龚世葵访谈录
《传记文学》2019年第2期122-132,共11页王世瑶 龚世葵 宋波 毛忠 
龚世葵(以下简称龚):1954年在上海,好几位老先生的演出我们都看过。王世瑶(以下简称王):看戏这个讲起来比较重要,我们过去叫一学二看三演,基础要学,学了之后要看一下老师怎么演的,因为老师在课上教的分界性比较重,不连贯,包括教的戏,都...
关键词:王世 访谈录 艺人 字辈 剧团 浙江 苏剧 国风 
从国风苏剧社到浙江昆剧团——浙昆“世”字辈老艺人王世瑶、龚世葵访谈录
《传记文学》2019年第1期121-133,共13页王世瑶(受访) 龚世葵(受访) 宋波(访问) 毛忠(访问/整理)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此为标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民参与、全社会自觉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中国的非遗之路是从昆曲开始的,但昆曲的保护与传承不...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访谈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遗产 王世 艺人 字辈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戏曲音像资料收藏——以昆曲音像资料为例被引量:2
《戏曲研究》2017年第3期56-68,共13页宋波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之初,对传统戏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即告启动,戏曲音像资料的收藏也被纳入其中。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像资料 中国戏曲 资料收藏 昆曲 1951年 传统戏曲 整理工作 
浅说《异同集》
《戏曲研究》2017年第2期329-353,共25页宋波 
《异同集》是清末昆曲曲谱抄本。原编撰者叙述曲谱来源时说:光绪癸巳(1893)年,在补园主人处见曲谱一宗,有六百数十出,内有文而无腔者俱多。六(陆)续集成三百余出,凑成九百六十七出。请吴门殷四先生改正,费十余载精神,草草录...
关键词:异同 曲谱 编撰者 昆曲 
班曰徽班,调曰汉调——从传播的角度看京剧形成和武戏
《戏曲研究》2014年第2期138-152,共15页宋波 
京剧已经列入文化遗产名单,生辰八字却成了问题。20世纪前半叶就有著作名曰《京剧二百年》,如今一般认为京剧形成尚不足二百年,京剧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比较权威的说法大约有如下三种:1980年版《辞海·艺术分册》中对"京剧"的定义为:...
关键词:徽班 著作名 谭鑫培 张二奎 余三胜 江南大营 三鼎甲 戏曲文化 湖广布政使司 文武老生 
回首有情风万里——从《逼上梁山》和《十五贯》谈起
《戏曲研究》2012年第3期31-43,共13页宋波 
七十年在人类历史中,可能只是弹指一挥间;七十年的艺术实践,则可能在历史上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1942年5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发表讲话——后来被称为《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讲话"通过对"五四"
关键词:《十五贯》 戏曲创作 戏曲改革 革命文艺 宫廷大戏 新编历史剧 戏曲形式 北京曲剧 戏曲演员 苏昆 
“昆曲”抑或“昆剧”——一个戏曲基本概念的商榷
《戏曲研究》2008年第2期268-276,共9页宋波 
对一个地方剧种的称谓,本来都用统称,或使用通俗叫法,即传统的延续下来的称呼。譬如京剧可以叫做京戏、平戏、皮黄……甚至大戏,一般不会误解称谓的指称对象。不料在昆曲还是昆剧的问题上,听到许多高论。尤其尖锐的是认为昆剧能涵盖昆曲...
关键词:戏曲形式 地方剧种 指称对象 磨调 弋阳 魏良辅 八十四 地方语言 杂戏 曲友 
海峡两岸歌仔戏学术研讨会综述
《戏曲研究》2004年第3期330-336,共7页宋波 
2004年8月28日至9月1日,由文化部、国务院台办为指导单位,中华文化联合会、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和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主办的"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在厦门市隆重举行。其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福建省艺术研究所...
关键词:戏曲形式 海峡两岸 艺术研究所 艺术学研究 国务院台办 音乐设计 民俗艺术 指导单位 地方语言 曾永 
亦何恨乎秋声——京剧旦行崛起的文化传播原因初探
《戏曲研究》2004年第3期117-135,共19页宋波 
在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之际,《程砚秋戏剧文集》出版了,重读大师遗篇,对程派悲剧不由刮目相看。这不是说程派专擅于悲剧,不过在旦行流派艺术中,程派确实以悲剧而著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真正在广大观众群中产生振聋发聩效...
关键词:旦行 程砚秋 文化传播 春闺梦 荒山泪 霜剑 地方剧种 原因初探 演出剧目 高朗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