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盛楠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给力经济原则流行语《说文解字》重文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北方文学(中)》《语言与文化研究》《语文建设》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结合经注校勘《经典释文》重要性举证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康盛楠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经典释文>常用异读字注音问题研究"(07XYY01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YY040)
历代学者校勘《经典释文》,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版本对校。但不同版本相同而实际有错的地方,对校就失去了作用,虽然通过语义也可以看出其中一些错误,但依然无法进行准确的校改。五则校勘实例说明只有结合群经原文和注文才是校改《经典释文...
关键词:《经典释文》 校勘 注音术语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身份建构--论严歌苓小说中的“移民者”形象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2期20-20,22,共2页张伟 康盛楠 
严歌苓是一个移民作家,在她人生的不同阶段,因为经历的不同,她在创作上的叙述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她不同时期的创作中,我们能发现她内心的变化,文字中折射出她独自一人身在异乡,在异域文化笼罩下内心的不安和彷徨。这一点,我们从...
关键词:移民者 严歌苓 形象 
兮甲盘“畮”字意义再证被引量: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3-24,31,共3页康盛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杨树达小学研究"(12CYY040)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记述了兮甲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夷征收赋贡之事。自清代以来,经过多家考释,铭文内容已基本可读,但各家对部分字的理解仍存分歧,如对"畮"就有通"贿"、通"贸"、依字读三种理解。文章进一步证...
关键词:兮甲盘  贿 
“从”字读音性质及音义关系考辨
《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康盛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语文辞书注音释义综合研究"(12&ZD184)
古汉语"从"是个多音字,《广韵》载"疾容切"、"疾用切"、"七恭切"3音,《集韵》载"墙容切"、"才用切"、"七恭切"、"足用切"、"将容切"等11音。现通行古今音兼注的古汉语字、词典对"疾用切"的性质认识不统一,对"从"作"‘纵’的古字"时中古...
关键词: 读音性质 音义关系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建设》2013年第02X期7-8,共2页康盛楠 
汉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性,而这些审美特性在教学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对于我们汉语言文字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具体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文精神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意义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 审美 教学 作用 
略论杨树达《造字时有通借证》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4,共4页康盛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杨树达小学研究"(12CYY040)
造字时有通借是杨树达研究《说文》的重要内容。在《造字时有通借证》一文中,杨树达根据许慎的说解、重文和形音义关系,对造字时有通借的现象分两大类四种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共论述了见于《说文》的68字的通借情况。杨树达这一...
关键词:杨树达 音与义通借 形与义通借 
释“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49-51,共3页康盛楠 
贵州省教育重点招标课题"汉字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面向贵州基础教育(120607)"阶段性成果
文字的最初形态往往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古今字更是贯穿了汉字体系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从"凥/居"和"居/踞"两组字的字形分化和语义转移可以窥见古今字的传承和起居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   
《说文解字》巾部字重文初探被引量:1
《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62-65,共4页康盛楠 
许慎把各种不同写法的古文、籀文、或体等字体附在正篆下称之为重文,重文大多数但不完全是异体字,主要来源是古文、籀文、或体、俗字和奇字等,重文研究对汉字构型学和字用学具有重要意义。巾部的重文由两个古文和六个或体构成,且都是异...
关键词:《说文解字》  重文 
热议流行语“给力”
《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康盛楠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快速准确的进行交际,人们总是力求运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义,流行语'给力'的走红不仅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也在一定层面折射出时下的文化意识现象。
关键词:流行语 “给力” 经济原则 
方言中“兀的”特殊用法例释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44-47,共4页康盛楠 赵井春 
"兀的"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口语词。在元代北方话中,"兀的"功能和用法比较丰富,今晋语继承和发展了其功能和用法。今大多官话方言区的"兀的"功能萎缩,但山东费县方言的"兀的"比较特殊,其句末助词的功能用法代表了这一方言点的方言特征。尽...
关键词:兀的 官话方言 费县方言 语法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