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姝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主题:燕卜荪东方主义文化朦胧全球化语境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界(理论版)》《科教文汇》《才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微博时代文化的解构与重构
《才智》2014年第34期299-299,301,共2页曾伟姝 
本文立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基石,从微博自由、平等、即时的特性出发,对微博时代的文化现象进行解读,阐释了微博文化的去等级化和去中心化以及碎片化,体现了微博对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及其在互动沟通中构建的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微博 文化 解构 重构 
东方主义视角下的汉英文学翻译研究
《科教文汇》2014年第34期137-138,共2页曾伟姝 
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研究渐渐聚焦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构建,同时,文学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家政治与民族交流当中的意义日益凸显。本文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外国译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受到译者本身文化身份的束缚,...
关键词:东方主义 汉英文学翻译 全球化语境 文化身份建构 
燕卜荪诗学在中国的本土化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10期66-66,68,共2页曾伟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威廉.燕卜荪诗学在中国的传承及本土化"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批准文号院通[2010]66号;课题编号:2010QN24
文章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了阐述了燕卜荪诗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并从诗学理念和诗学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燕卜荪诗学在中国本土化产生的成果,体现了中国现代诗人和学者参照汉语的实际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突破燕卜荪诗学文本批评的局限性,...
关键词:燕卜荪诗学 诗学理念 诗学实践 本土化 
燕卜荪诗学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7期89-90,共2页曾伟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威廉.燕卜荪诗学在中国的传承及本土化"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批准文号院通[2010]66号;课题编号:2010QN24
本文阐述了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背景下燕卜荪诗学在中国的译介,并通过对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及诗歌创作的解析,反映了燕卜荪诗学对中国现代诗学以及诗歌创作的影响,体现了燕卜荪在中西文化交流以及推动中国现代诗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燕卜荪诗学 朦胧 译介 
燕卜荪对穆旦诗歌风格的影响
《才智》2011年第28期208-209,共2页曾伟姝 
2010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威廉.燕卜荪诗学在中国的传承及本土化"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批准文号院通[2010]66号;课题编号:2010QN24
穆旦和燕卜荪是中西文坛两位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穆旦师从燕卜荪,在燕卜荪的影响下接受了现代主义。本文基于穆旦与燕卜荪的诗学渊源,试从题材、思想以及创作手法三方面分析穆旦对燕卜荪诗学的继承,体现燕卜荪的朦胧理论对穆旦的诗歌风...
关键词:燕卜荪 朦胧 现代主义 诗歌风格 
文学在ESP教学中的缺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219-220,共2页曾伟姝 蒋冰清 
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立项资助课题;湘教通[2008]263号No:215;2008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重点资助课题(RKJGZ0804)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风行社会,极具实用价值的专门用途英语(即ESP)日益兴盛,而文学教育日见衰微。本文从文学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文学处境艰难的原由,并指出文学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缺席导致的严重后果;同...
关键词:文学 专门用途英语 缺失 人文教育 
超越东方主义——后殖民语境中《南岳之秋》解读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曾伟姝 
东方主义是西方虚构东方的一套思想体系,其话语霸权阻碍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南岳之秋》中意象的分析,体现了英国现代诗人燕卜荪对东方主义的话语成见的有意识纠正,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思维定势,并探寻了燕卜荪在...
关键词:东方主义 超越 后殖民语境 《南岳之秋》 意象 
是对抗?还是对话?——评张喜华《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62-63,共2页曾伟姝 
随着全球化语境的形成,比较文学步入跨文化研究阶段。然而,多元文化之间的异质性使得冲突迭起。东方主义阴魂不散,扭曲着中国的真实形象。是对抗?还是对话?张喜华教授所著《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为此作出了极好的诠释。本文将该...
关键词:对抗 对话 东方主义 全球化语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