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芳

作品数:9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比照文论范畴中西教学设计综合英语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黑龙江高教研究》《社会科学家》《山花(下半月)》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雄浑”与“崇高”——中西文论范畴的比照与透析
《山花(下半月)》2011年第12期159-160,共2页邵秀芳 
国家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共象’与‘异象’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YJAZH092
文艺理论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以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为己任,是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表现。作为中西文艺理论关乎文艺创作的风格类型和美感性质的重要范畴"...
关键词:中西文论 “崇高” 范畴 雄浑 文艺理论 透析 比照 创作实践 
诗歌即媒介:中西诗学起源异同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0期148-150,共3页江玉娇 邵秀芳 
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中‘共象’与‘异象’研究"部分内容;课题编号:09YJAZH09
在西方,诗歌作为摹仿自然的媒介,其媒介功用意义经历了柏拉图的阐释后,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提升和系统化。在柏拉图的诗学思想中,诗歌作为摹仿自然媒介的功用表现在:诗作和技艺的不相干、现象与本质的分离、感性和理性的脱节、个别与一...
关键词:诗学起源 媒介 摹仿 技艺 
想象与神思——中西文论范畴的比照与透析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175-177,共3页邵秀芳 
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共象’与‘异象’研究"(编号:09YJAZH092)部分成果
"想象"与"神思",分别是中西文艺理论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种风格类型和美感性质的重要范畴。作为西方和中国文艺理论关于某种风格类型的主要范畴,它们之间有不少类似之处。而因中西文化和文论体系生成发育的过程不同,它们用以概括类似审美...
关键词:想象 神思 语义 
西方文学教育的经验分析及其启示被引量:5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00-103,共4页江玉娇 邵秀芳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重点研究课题"文学教育在<综合英语>中的‘缺失’研究"(SB3)
文章对于古希腊以来的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效应,以及后来西方文学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期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中"文学教育"的衰颓有所反思,并对我国各大学目前进行的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文学教育 通识教育 人文素质 
政治化的审美——雪莱、拜伦之浪漫主义的审美特质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X期177-178,共2页邵秀芳 
浪漫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作出的首次具有明确意识的审美反思和审美批判,其美学旨趣和价值取向构成了审美现代性最初的精神源泉。雪莱和拜伦作为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典型代表,将其最初的启蒙政治理想进行了审美化,促成了消...
关键词:浪漫主义 审美现代性 颓废 
试析整体语言法及其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适用被引量:8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S1期218-220,共3页邵秀芳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始终是综合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而当前的综合英语教学效果却与之相行渐远。本文对国内英语教育界颇为关注的整体语言法之缘起与特点作了简要的梳理。鉴于整体语言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中...
关键词:整体语言法 原则 教学设计 
反讽的影像——由新批评到解构主义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9期68-69,共2页邵秀芳 
反讽(irony)从佯装无知地揭露真理到戏剧化地被新批评确立为一部作品"结构的原则",因为它代表了难以言说的"对立物的平衡",依赖语境的作用完成一种奇妙的诗意。解构主义发掘了这个语境作者:在整个文本意指层面的潜作用——无处不在的矛...
关键词:反讽 新批评 解构主义 悖论 延异 
如何面对绝对它者——卡夫卡的三部小说中对“它者”中国形象的拟想和塑造
《考试周刊》2008年第26期210-211,共2页邵秀芳 
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审判》和《城堡》关注相同的主题,即"如何面对绝对它者"。对此,卡夫卡笔下的中国人("我"、"我们")和K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本文将这三部作品进行对照,试图揭示出卡夫卡如何对作为"它者"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卡夫卡 中国形象 时间 空间 
中印古典文学中的山水情趣
《文教资料》2005年第34期80-82,共3页邵秀芳 
山水情趣是中印古典文学的灵魂所在。直观性的思维方式是中印文学山水情趣兴起的根本原因,而印度佛教对中国山水诗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中印古典文学中的山水情趣又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印度文学以自我消融于自然以大彻大悟,而中国...
关键词:山水情趣 禅宗 物我两契 梵我同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