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娇

作品数:28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T.S.艾略特艾略特《荒原》诗歌秩序理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家》《世界文学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勒·索因卡在中国的研究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52-60,共9页江玉娇 盛钰 
作为首位黑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勒·索因卡(1934-)在其作品中融入了古老的神话、悠久的传统以及欧洲文化的文学遗产。为了深入考察和分析索因卡在中国的研究现状,文章首先梳理索因卡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引入,然后将其文学作品按照诗歌...
关键词:沃勒·索因卡 非洲文学 综述 黑非土著文化 
从《沙斗山瞭望哨》看菲利普·沃伦的禅宗诗学观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22-126,共5页盛钰 江玉娇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流散视阈下马拉默德短篇小说中的父辈与子辈关系"(Y2013288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为"垮掉派"诗人中的一抹清雅,菲利普·沃伦是美国诗歌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禅宗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融合了丰富的禅宗意韵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东方禅宗审美情怀。本文以沃伦的长诗《沙斗山瞭望哨》为例,分析诗中所体现...
关键词:菲利普·沃伦 《沙斗山瞭望哨》 禅宗美学 禅宗诗学观 
中西客体化批评理论研究
《世界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53-61,共9页江玉娇 盛钰 
论文首先阐释艾布拉姆斯对客体文学批评理论的描述,然后,加深研究客体理论在西方的起源、发展、成熟,认为T.S.艾略特是西方客体批评理论发扬光大的人,其影响来自柏拉图的“智性”哲学思想。最后,论文探讨在西方客体批评理论观照下的中...
关键词:M.H.艾布拉姆斯 客体化批评 T.S.艾略特 王国维 
试论《墓园挽歌》中的华兹华斯诗学思想被引量: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5期39-45,共7页江玉娇 盛钰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328814)
华兹华斯曾在《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里,引用托马斯·格雷的诗作来说明18世纪的陈词滥调妨碍了诗歌表达真情实感。而基于对《墓园挽歌》的文本研究,认为《墓园挽歌》包含了华兹华斯诗学的三个哲学元素:(1)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2...
关键词:《墓园挽歌》 华兹华斯 浪漫主义诗学 新古典主义 
《激进的艺术》:一部对后现代文化阐释的经典作品
《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156-162,共7页江玉娇 江雅丽 
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中‘共象’与‘异象’研究"【项目批号:09YJAZH092】的阶段成果
"哲学的终结"、"批评的终结"、"艺术的终结",这是后现代主义批评家所关注的三个终极问题。大部分后现代主义学者用不同的方式认同这些观点,而玛乔瑞帕洛夫在著作《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中,在梳理西方诗歌发展流变的同时,又...
关键词:《激进的艺术 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 后现代文化 诗性化 
“猫”在诗中的媒介作用——林健文和艾略特诗学比较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S1期23-25,共3页江玉娇 朱超超 
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中‘共象’与‘异象’研究——透过T.S.艾略特诗学思想”(课题编号:09YJAZH09)的阶段成果
马来西亚籍中国诗人林健文(1981-)和英籍美国诗人T.S.艾略特(1888-1965)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环境里,却因身世相似,对诗歌创作有着类似的审美情趣和相同的社会理想。他们俩都借用'猫'作为媒介或隐喻,以其行为特征、生活习惯...
关键词: 自由意识 家园意识 秩序意识 林健文 艾略特 
横光利一与机械时代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1-67,共7页江玉娇 奚皓晖 
在日本,1930年的横光利一以其短篇小说《机械》为契机,深入理解人类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昭和初期社会转型的不安成为这一"突变"的原因。现代的自我是分离的自我,分离的自我是自我与他我的重合。二者分离的现实延伸出第三人称"化...
关键词:横光利一 《机械》 四人称 相对性 化学性 
艾略特与冯至诗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江玉娇 奚皓晖 
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中‘共象’与‘异象’研究--透过艾略特的诗学思想"(09YJAZH09)
本文对比英国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和中国现代派诗人冯至的诗学思想,发现他们的诗学包含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二者有其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前者主要表现为:(1)个体生命的自觉"死亡"意识;(2)本我的绝对孤独和存在自觉意识;(3)永恒轮回中的辉...
关键词:存在主义 死亡 存在 永恒轮回 
论《千万别让我走》中凯茜的身份认同被引量:2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127-128,共2页袁朝辉 江玉娇 
当代文坛对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千万别让我走》评论颇多,其大多数建立在文本解读、道德批评上。试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入手,解析作品中主人公凯丝的身份认同之路,探讨石黑一雄对克隆人身份认同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身份认同 他者 记忆 
诗歌即媒介:中西诗学起源异同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0期148-150,共3页江玉娇 邵秀芳 
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中‘共象’与‘异象’研究"部分内容;课题编号:09YJAZH09
在西方,诗歌作为摹仿自然的媒介,其媒介功用意义经历了柏拉图的阐释后,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提升和系统化。在柏拉图的诗学思想中,诗歌作为摹仿自然媒介的功用表现在:诗作和技艺的不相干、现象与本质的分离、感性和理性的脱节、个别与一...
关键词:诗学起源 媒介 摹仿 技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