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明

作品数:46被引量:12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黄老之学《淮南子》儒学《管子》齐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军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哲学研究》《文史哲》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梦与儒学圆梦行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1-5,共5页丁原明 
古代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梦是对古代梦文化的革新与超越,有其特定内涵和时代精神。理想与梦想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理性范畴,后者则属于发自人之初衷的感性火花萌动。但两者又有密切关联性,即理想需要梦想来落实...
关键词:古代梦文化 现代中国梦 儒学圆梦行动 
全真道哲学的意蕴及其理论底色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32-37,共6页丁原明 
"真性"论、"真心"论和"真行"论,堪称标识全真道哲学思想特征的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既表征着"全真"哲学的逻辑建构,又分别从本体论、功夫炼养论和思想、道德行为方面折射着该哲学的意蕴和去伪存真的理论底色。在今天的改革大潮...
关键词:全真道 真性论 真心论 真行论 理论底色 
论老子哲学思维方式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2
《理论学刊》2010年第12期62-66,共5页丁原明 
超越性、否定性及中和性思维是老子所以被称为道家创始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其超越性思维重在超越名利、是非、生死,其价值在于拓展了现代人的生存空间。其否定性思维重在运用以反为正、以反求正的方式保存事物的正面,其价值在于以"理性...
关键词:超越性 否定性 中和性 思维方式 现代价值 
从《东方伦理道德》看当代韩国儒学的走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1-6,共6页丁原明 
韩国学者赵骏河教授所著《东方伦理道德》一书的特点,不仅在于以天与人性为核心价值探讨了韩国儒学伦理道德的诸多问题,而且在于它以韩国儒林及儒道会同韩国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论争为背景,揭示了韩国儒学从原先参与"儒教资本主义"模式转...
关键词:东方伦理道德 特点 走势 角色 
简论《淮南子》的人学思想被引量:1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81-83,共3页丁原明 
人学理论是《淮南子》哲学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人的本体结构方面,《淮南子》认为精神与形体和谐共存,才能获得感性生命的长存。在养生方面,它不仅主张以"养气"达致"养形",而且更主张以"养神"实现精神对形体的控制作用,并借以提升人...
关键词:淮南子 人学理论 和谐 转升 
《淮南子》与黄老学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8-10,共3页丁原明 
丁原明认为,《淮南子》的道论、无为论及其综百家之长的特色均表明《淮南子》建构的是一个以道德为统领而兼容百家的黄老学体系.
关键词:《淮南子》 道论 道德 仁义 黄老学 刘安 
先秦儒家的和平观被引量:3
《管子学刊》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丁原明 
先秦儒家的和平观是由“仁战”观、和谐观和民本经济观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是涵盖天人、人我、物我、群己的大和平观,其中的“忠恕”、温良、平和、宽容及其在交往中所展示出来的与人为善的和睦友好风采等则是它的精神灵魂...
关键词:仁战观 和谐观 民本经济观 和睦相处 
先秦人学思想的成熟——孟子“心性学”管窥被引量:2
《理论学刊》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丁原明 
孟子对古代人学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以性善论为特点的心性学诠释有关人的问题,透过“性善”高扬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尽心”凸显了人之主体自我、“知天”确立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并将人的主体性体现在这个最高境界中。因此,较之孔...
关键词:孔子 孟子 人学 仁学 心性学 成熟 影响 
《孙子兵法》与老子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110-115,共6页丁原明 
《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接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其“知胜之道”的“道”与老子的无形之道有缘;其“兵者,诡道也”,则体现了对老子若干矛盾范畴的改造和运用;其关于加强将帅气质修养的思想,亦在深层次上受到了老子主张的内敛性涵养的启...
关键词:《孙子兵法》 老子 影响 家世与生平 
道家对于科学的价值被引量:6
《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31-36,共6页丁原明 
许多科学家认为道家有科学思想,但从科学家的视野转换到哲学文化的视野,倒不如说道家为科学提供了某些文化价值原则。道家的“尊道循理”为科学的求真求是铺垫了一种文化形态,其“复归于朴”则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怎样不背离真朴...
关键词:道家 文化原则 科学 价值关系 思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