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红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巢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合拍香港电影家庭伦理剧互动影响内地电影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电视》《美术观察》《电影评介》《巢湖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朱季海先生的美术理论研究
《美术观察》2015年第1期132-133,共2页冯学红 方习文 
2011年12月21日,朱季海先生于苏州病逝。这位长期隐身于民间的“国宝级”学者始进入公众视野,鲜为人知的他无论身世、治学或个性魅力都可谓学界传奇。1916年,朱季海先生出生于江西九江,祖籍上海浦东三林塘。其父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接...
关键词:季海 古文经学 美术理论 个性魅力 浦东三林 画史 公众视野 宏观研究 叙录 说苑 
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与人性关爱的意义隐含——电视剧《有你才幸福》热播原因初探
《当代电视》2013年第7期21-22,共2页冯学红 
从早年的《渴望》到近年来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最浪漫的事》、《新结婚时代》、《金婚》、《夫妻那些事儿》,荧屏上频频出现一些优秀的中国家庭伦理剧。在这些家庭伦理电视剧系列当中,2013年热播的《有你才幸福》尤其显得突...
关键词:《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电视剧 人性关爱 家庭叙事 热播 《最浪漫的事》 家庭伦理剧 原因 
高校“影视文学研究”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究被引量:3
《电影评介》2013年第2期71-73,共3页冯学红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校影视文学研究课程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探索影视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影视文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心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影视文学研究课程 教学实践 
电影《花木兰》的女性意识与文化身份书写
《宜春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冯学红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置换了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改写了本土文化的民族身份。国产电影《花木兰》力图改变民族文化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在中国真人版电影中,体现了浓重的女性文化意识...
关键词:花木兰 女性意识 文化身份 
后合拍时代:内地与香港电影合拍的交互影响研究(2000-2009)
《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48-53,共6页王晖 冯学红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0SK496)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从领导观念,到电影投资理念、创作观念都在发生激烈变革。面对中国电影全球化转型的历史契机,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以自己各自积累下的经验取长补短,展开深入合作。以合拍为合作方式的电影生产以及互动影响突破了产品...
关键词:合拍 内地电影 香港电影 互动影响 
论韩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模式被引量:1
《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冯学红 
巢湖学院2008年院级课题(XWY-200816)
韩国家庭伦理剧立足于对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和朴实的叙事手段,向世界传播着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成功独特的主题模式、结构模式和审美模式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创作模式 民族文化 
恐怖的愉悦:论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的恐怖美被引量:5
《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冯学红 
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时期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因素的分析,探讨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恐怖美的特征,以期了解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对广大读者观众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的深刻的心理和美学根源。
关键词:哥特小说 恐怖电影 恐怖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