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作品数:58被引量:17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毛笔语境乡村民俗文化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陶瓷工业》《民族艺术研究》《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工艺振兴语境下毛笔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2-9,共8页刘爱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19VJX161);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要重视主体——人的因素,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执着坚守、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社会氛围。毛笔,作为书画艺术的物质载体和工具语言,其传承更重在创造性传承,并有效利用原态建构、载体创新、功能转变和元...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 工匠精神 毛笔 文化传承 
毛颖人生一笔绘——“中国笔王”周鹏程访谈
《创作评谭》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刘爱华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编号:19VJX161)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周鹏程,1954年生,江西进贤县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港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获全国“能工巧匠”、江西省“赣鄱工匠”、南昌市首届“洪城工匠”、南昌市“五一”劳模、南昌市十大技能之星等荣誉称号,所制毛笔在国内书画界...
关键词:荣誉称号 制作技艺 文港毛笔 书画界 尉天池 赵朴初 书法大家 
回归日常:文港毛笔发展演变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
《创作评谭》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刘爱华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编号:19VJX161)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笔不到文港不齐”,江西文港毛笔作为地域性的一个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文港镇、进贤县乃至江西省的一个文化特色和产业亮点。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语境下,文港毛笔发展迅速。但书画生态的变迁,或者说其生活属性的缺失,导致其逐步淡出人们的...
关键词:深度融合 创新路径 符号价值 文港毛笔 文港镇 生活属性 技艺传承 进贤县 
人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历史内涵与实践路径被引量:3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5期54-67,178,共15页顾江 李凤亮 王廷信 蒋伏心 魏鹏举 杨德才 王忠 季中扬 高维和 王宇 郭新茹 姜照君 徐海龙 周锦 刘爱华 
2023年9月24日,第三届文化产业学术年会“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人文经济”这一核心议题,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讨,为人文经济...
关键词:人文经济 文化产业 专家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 人文精神 核心议题 经济学 管理学 
隐括乎雅俗之际:民俗文艺与精英文艺关系探微
《上海文化》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刘爱华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项目号:19VJX161)的阶段性成果。
雅俗观是民间文艺与精英文艺关系的一个重要呈现维度和衡量标志,纵观中国文艺史或文学史,经历了重俗尊雅、尚雅鄙俗等阶段,在互联网时代,文艺生态急剧变迁的今天,我们应秉持动态平衡的雅俗观,坚持雅俗合流、雅俗共赏、雅俗互融。换句话...
关键词:雅俗观 民间文艺 精英文艺 辩证统一 文艺生态 
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被引量:3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47-55,158,共10页刘爱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专门史”(项目编号:16ZDA164)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民间文艺发生急剧变迁,在“裹挟”下不断前行。源于民间文艺的包容性,它在自我哺育过程中也不断反哺精英文艺及通俗文艺。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民文艺”的这三种形态日益渗透融合,彼此关联更为紧密,处于融通...
关键词:民间文艺 精英文艺 反哺 互哺 内在逻辑 
乡村振兴语境下毛笔产业链构建及其实践
《文化产业研究》2023年第2期340-356,共17页俞玲 刘爱华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资助编号:19VJX161)阶段性成果。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和现实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毛笔产业发展,既是其产业实践的必然选择,也是赋能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梳理了乡村振兴语境下我国毛笔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毛笔价值 产业链 符号价值 
乡村振兴语境下民俗旅游景观生产研究——以江西婺源篁岭“晒秋”为例被引量:7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87-95,共9页刘爱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18@ZH011)子课题“百村社会治理调查”(18@ZH011-0320190417);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中华传统节俗传承利用研究”(YG201824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2批特别资助“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民俗传承机制创新研究”(2019T120564)。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篁岭“晒秋”的景观生产,构建出始生景观或元景观、衍生景观和泛化景观的一套景观体系,推动了民俗旅游的发展,活化、丰富了民俗文化呈现形式,促进了民俗文化传播、传承,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驱动了乡村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 篁岭“晒秋” 民俗旅游 景观生产 乡村共同体 
多民族互构:毛衣女故事的演进与流布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161-168,共8页刘爱华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中华传统节俗传承利用研究”(项目编号:YG2018247)阶段性成果。
毛衣女故事是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早期形态。在流变过程中,该故事一方面嫁接或羼入两兄弟故事、牛郎织女传说、七仙女传说,和七夕文化逐步关联;另一方面也不断孳乳或变异,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各种繁复的故事情节和类型。毛衣女故事成为各民...
关键词:毛衣女 七夕 多民族 故事类型 
“考古类型学”与先秦毛笔制作工艺演进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刘爱华 程应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19VJX161)。
毛笔产生于何时?各种造笔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考古文物来看,先秦时期我国出土了一些古笔,但数量较少,均系“孤品”,共存关系链条缺失,其形制、结构发生较大演变,学术界对其“历史时期”划分模糊不清。因此,基于古笔遗存,借鉴古笔文献,...
关键词:古笔文献 “考古类型学” 先秦毛笔 制作工艺 演进脉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