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扬

作品数:35被引量:8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基督教利玛窦文化思想公民宗教天主教徒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哲学史》《新视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施莱尔马赫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影响:宗教的情感化及其后果
《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2期11-21,共11页孙尚扬 
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持宗教信仰自由这一现代原则的人士,从施莱尔马赫的新教神学思想中,找到了从将宗教情感化进而论证宗教之正当性和永恒性的资源。吊诡的是,宗教问题讨论高潮期纷纷出笼的各种宗教的功能替代论也是援引了同样的思想资...
关键词:施莱尔马赫 新文化运动 宗教的情感化 
深契冥赏始近真——周伟驰《奥古斯丁在中国》序
《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3期127-128,共2页孙尚扬 
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某个春学季,我在燕园讲授一门本科生课程,内容是中国基督教史。有一次请了一位欧洲汉学家(柯毅霖)随堂做个有关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讲座,那时这样的讲座好像司空见惯。令我惊讶的是,周伟驰博士居然在...
关键词:奥古斯丁 中国基督教史 兴趣广泛 博士论文 周伟 天主教 本科生课程 在华传播 
拒世之爱真的不可能吗?——贝拉解读韦伯论宗教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3期11-23,共13页孙尚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二战以后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的关键论题研究”(批准号15AZJ001)之阶段性成果
贝拉凸显了《中间考察——宗教拒世阶段与方向》在韦伯著述中的关键地位,将韦伯对拒世之爱及其现代命运的探究上升到了传统的救赎宗教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阐释了"拒世之爱"的宗教底蕴,并为韦伯所勾画的关于宗教在现代社会...
关键词:拒世之爱 胞爱伦理 现代性 世俗价值领域 分化 命运 
略论17世纪的一项宗教文化试验方案
《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1期20-30,共11页孙尚扬 
17世纪被很多学者视作早期现代性的起点,其中一个重大的思想史事件是培根提出将试验法引入到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之中。而中国的儒家天主教徒与传教士则在南京教案中提出了一项宗教文化试验方案,其核心原则是通过试验之法论证儒耶相合基...
关键词:试验法 南京教案 正统 平等 容纳 早期现代性 
进化论与日本宗教:理解贝拉公民宗教概念的新视角被引量:3
《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4期27-41,共15页孙尚扬 王其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二战以后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的关键论题研究"(批准号15AZJ001)的阶段性成果
对相关研究文献的考察表明,过往对贝拉的公民宗教概念理解中,由于过度重视卢梭与涂尔干思想对他的影响,轻忽了一个与他的学术兴趣和研究专长关系更为直接的思想环节,即贝拉早期对于宗教进化的理论思考以及他对于日本宗教的经验研究。贝...
关键词:公民宗教 德川宗教 宗教进化论 跨文化研究 思想环节 
简论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被引量:2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04-112,共9页孙尚扬 
影响基督宗教在中国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处理与传统中国政主教从这一架构的关系。唐朝传入的景教附会儒释道走得过远,又于会昌法难中湮没。元代传入的天主教因较少在主要民族汉族中传播,随元明鼎革而消失。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大多积...
关键词:基督教 中国 历史发展 政主教从 
从合儒斥佛到融佛疏儒--利玛窦与艾香德的传教方略比较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16年第7期18-25,共8页孙尚扬 
明末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基于对当时儒学在中国的结构性优势地位的观察,以及对儒学的基督化神学解释,选择了合儒斥佛的传教方略,且在实践中颇有成效。20世纪上半叶在华活动的挪威籍新教传教士艾香德基于对天主教传教遗产的反...
关键词:利玛窦 合儒斥佛 艾香德 融佛疏儒 张力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2016年第3期157-164,共8页孙尚扬 
在20世纪上半叶相对自由的中国思想市场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激进主义者和以贺麟为代表的温和的新儒家都将其理想的新文化蓝图开放给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二者皆主张将基督教的精神与教会区分开来,他们所吸收的基督教伦理之德目同多于...
关键词:陈独秀 贺麟 基督教 道德 
宗教社会学在中国语境中的精进与创获——吴军与邵铁峰文章简评
《宗教社会学》2015年第1期317-319,共3页孙尚扬 
吴军博士的大作《论哈贝马斯的"后世俗社会"概念的三重维度》为标榜价值中立的宗教社会学对世俗化和去世俗化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提供了不少有启发性的信息与思想资源。
关键词:宗教社会学 中国语境 简评 文章 创获 思想资源 价值中立 三重维度 
论汤一介的宗教观
《学术月刊》2015年第9期161-167,共7页孙尚扬 
汤一介选择普列汉诺夫的宗教定义体现了其努力保持价值无涉的学术取向,而其对"宗教即迷信"的批判选取了较为独特的切入点,其认为宗教是满足人们精神与心理需求的文化形式的论断,可谓允执厥中,但断定宗教是非理性的信仰则显得缺乏论证。...
关键词:宗教的本质 价值无涉 比较研究 宗教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