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

作品数:24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河西走廊墓葬壁画题材魏晋十六国魏晋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美术馆》《考古》《农业考古》《荣宝斋》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论庞薰的艺术史地位被引量:1
《中华书画家》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孙彦 
在目前所见的众多艺术史著作中,庞薰琹的名字很少出现。似乎庞薰琹在艺术史的烟云中与我们渐行渐远、以至于缥缈无迹了,在惊诧之馀,是对目前艺术史研究现状的不安与惶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如此尴尬的局面呢?庞薰琹在中国艺术史...
关键词:艺术史研究 庞薰 中国艺术史 艺术成就 艺术活动 艺术家 
汉代“农耕图”题材寓意辨析——兼论壁画墓的起源被引量:2
《苏州文博论丛》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孙彦 
汉代画像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汉代社会的图像史。中下层贵族是壁画墓的主人或赞助人,其经济基础是庄园,其思想信仰和精神追求是得道升仙。他们主导着中下层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农耕图'题材的壁画是庄园经济发展、贵族地主精...
关键词:汉代 “农耕图” 题材 壁画墓 
青云街:转角处的邂逅——庞薰艺术趣味摭谈
《荣宝斋》2014年第3期252-259,共8页孙彦 
一 青云街是昆明一条普通的街,一九三九年春庞薰琹与家人搬此居住。历经一年多的颠沛流离,伴随着战争的隆炮声,庞薰琹从北平逃难到上海。不久,又赶赴庐山与北平艺专的师生会合。在沅陵短暂停留之后,迁到了昆明。
关键词:艺术趣味 庞薰 昆明 北平 
从“看杀卫玠”谈魏晋士人服饰
《苏州文博论丛》2013年第1期89-92,共4页孙彦 
卫玠并不是因'看杀'而亡,实与身体羸弱、谈玄论道有关。卫玠等魏晋名士的风神美貌与魏晋服饰有密切的关系,而魏晋特色服饰之出现则是当时社会文化发展之必然。
关键词:看杀卫玠 魏晋士人 服饰 
基于目标群体的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常熟美术馆为例被引量:3
《中国美术馆》2013年第8期104-107,共4页孙彦 周琦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地区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问题研究”(2012SJB880001)
一、问题的缘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民众高级的审美需求电不断提高,因而就更加重视艺术生产和艺术教育。在欧洲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关术馆被视为艺个教育机构。自1870年起,美国的美术馆就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建馆...
关键词:公共教育体系 美术馆 县级 群体 艺术教育 物质文明 审美需求 艺术生产 
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探讨——以常熟美术馆为例被引量:1
《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19期64-66,共3页孙彦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地区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问题研究"(2012SJB880001)
就美术馆公共教育而言,当前中国的美术馆尤其是县级美术馆挖掘展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资源共享模式的有效途径是馆际交流。馆际交流的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模式,开展具有良好效果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资源的共享模...
关键词:美术馆 资源共享 模式 
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年第6期249-250,共2页孙彦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地区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问题研究"(2012SJB880001)
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推广全民艺术教育的责任。建立美术学科开放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以及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课程是美术教育的当务之急,而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独特优势,在许多方面是学校美术教育所无法提供的。因此,美术馆...
关键词:学校美术教育 美术馆公共教育 关联性 
论河西走廊魏晋十六国墓葬照墙装饰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孙彦 
河西走廊魏晋十六国墓葬照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无论在修筑方法、雕砖的造型和使用、彩绘的内容、斗栱的形制、建筑用料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照墙的装饰内容既象征了九重之高的天门,又表现出了天国的场景内容,是生者为死者设计、营...
关键词:河西走廊 魏晋十六国 照墙 装饰题材 
羌女图像考
《华夏考古》2012年第3期123-126,共4页孙彦 
通过对图像资料和传世文献、出土简牍的分析、比定,魏晋墓葬壁画中的羌女形象以及同类图像人物的民族属等问题得到了初步阐释。
关键词:羌女 图像 民族 种属 
谈“节”被引量:1
《南方文物》2011年第4期106-108,88,共3页孙彦 
节是古代官方权力的象徵,被授予权力叫做"持节",节代表了朝廷朝廷的权威,持节者因此获得特殊的身份。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协利诱,保持汉使尊严,维护汉廷的荣誉,史称"苏武节",彪炳史册。节的形制并非是一层不变的。人们从安徽寿县出土的...
关键词:制度 文献记载 图像 考古材料 《晏子春秋》 《吕氏春秋》 《战国策》 考古资料 战国时期 研究方法 相关问题 西周时期 历史典籍 汉晋时期 汉代 《周礼》 《礼记》 画像石 博物馆 安徽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