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

作品数:18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团练孔子个案嘉道清末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史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历史教学(下半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家祀礼中的先代帝王与孔子:周秦汉唐礼制中“先王—先师”分野的生成
《北大政治学评论》2023年第2期141-180,共40页孙明 
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一般项目的资助成果
本文从周秦汉唐对治道的理解出发,结合历史背景、思想言说与礼制构建,将先代帝王祭祀与孔子祭祀两套礼制合而观之。在两种国家祭礼的发展源流与礼制形态中,可以看到“道”从政教合一到狭义的“治”“道”两分,对“道”的偶像的祭祀和意...
关键词:先代帝王 孔子 祭祀 治道 
圣王制作与孔子述道——先秦两汉的圣人观与孔子身份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4期66-67,共2页孙明 
孔子为“素王”或更直接地认为孔子相当于一王,是经学史和周汉思想史上的一大议题。经过历代学人的分辩,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孔子是理想中的圣王。二是为汉制法说,孔子为汉制法而非自为王者,是汉人的主流认识。两种主流意...
关键词:圣王 经学史 主流意见 圣人观 先秦两汉 孔子 思想史 
圣王制作与孔子述道——先秦两汉的圣人观与孔子身份
《学术月刊》2023年第5期178-201,共24页孙明 
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一般课题研究项目资助成果。
古代中国的“道”从圣王之“治”中推演而出,具有实践属性,“作君作师”的圣王统合“制作”之权,明道而且行道。在东周以降的治道裂变中,无位的孔子成为“制义”的圣人,“圣”“制作”的意涵从此裂变,但孔子之为“素王”,仍只限于不侵...
关键词:圣人 制作  行道 素王 
钱端升与政制史“接着讲”
《北大政治学评论》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孙明 
我在学习和讲授"中国政治制度史"时,钱端升先生主持编写的《民国政制史》都是基本教材,并且是因为具有经典研究水准而成为教材的。这说明,钱端升先生的学术影响并不限于政治学、法学,在"政治制度史"这个中国历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中,钱...
关键词:政治制度史 钱端升 中国历史学 政制 中国政治学研究 基本教材 主要研究领域 政治学 
“自然而归于必然”:从历史概念思考政治传统被引量:1
《中国政治学》2021年第3期109-116,共8页孙明 
“自然而归于必然”这一句出自戴震的《孟子私淑录》。从把历史和传统作为方法的角度看,按我的理解,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自然而归于必然”,“必然者,不易之则也”;二是“必然”不能强加于“自然”之上,“非制其自然使之强而相从也”...
关键词:三层意思 最高境界 《孟子私淑录》 自然 
乡场与晚清四川团练运行机制被引量:5
《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3期36-52,M0003,共18页孙明 
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从县衙到乡村的行政统合运转为着眼点,可以发现晚清四川的“场”从经济社会的中心地成为政府认可的实际行政层级,统辖乡脚、团保及属场。围绕团练等“公事”,县政中形成了“以团养练”等包干式的财政供给机制、“议粮”为标志的议事程...
关键词: 团保 议粮 四川团练 公事化行政 
制度定型与思想张力:嘉道时期对“壅蔽”问题的讨论被引量:3
《清史研究》2020年第3期92-108,共17页孙明 
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专项课题项目资助。
从制度的发展过程而非静态的视角来看,嘉道时期是清代言路制度的定型时期。文书从题本到奏折,中枢从内阁到军机处的重大转变,决定了言路在政治体制中的边缘化地位。士林由此切入批评"壅蔽"问题和言路制度,坚持言路在政治体制中的结构性...
关键词:嘉道 壅蔽 言路 制度定型 
从“法立弊生”到“回归法意”——制度哲学视野下的嘉道“积弊”论说再认识被引量:3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123-F0003,共7页孙明 
北京大学桐山教育基金研究资助支持;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专项课题研究项目资助成果。
清朝嘉道时期“积弊”日显,重要原因之一是制度体系的无序滋生增附。非正式制度在弥补和润滑正式制度的同时,也导致以“积弊”和“积习”为标识的严重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以“成宪”为尚的政治氛围中,清人本着“法意”的制度思想,运...
关键词:积弊 制度 法弊 法意 
“善解”与“曲解”之间——论邵元冲对孙中山思想的诠释
《北大政治学评论》2019年第1期96-113,共18页孙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在邵元冲对孙中山思想的解说中,以孙中山思想的民族文化渊源、"以党建国"的"一党训政"发展、三民主义的民族至上论的重弹三个方面为例,都存在介于"善解"与"曲解"之间的诠释现象。究其原因,则与思想文本本身的特征、诠释者的身份和其所...
关键词:孙中山思想 邵元冲 诠释 
“设法”:中国传统制度思想中的“假设”意涵——以郑玄《周礼》《王制》注中的“设法”为例被引量:1
《学术月刊》2019年第3期151-161,共11页孙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成果
郑玄在《周礼》《礼记·王制》注中提出的"设法"概念,既是弥合《周礼》《王制》对封建制度受地面积的矛盾记载的注经思路,也发展成为传统中国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制度思想。这一经注思想与宋儒义理解经结合,"师其意不师其迹"等崇尚"法...
关键词:设法  法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