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达送

作品数:19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言形式语文教师文化词表汉语口语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滁州学院学报》《语言文字应用》《江海学刊》《古汉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禅宗文献中的同义介词“擗”“蓦”“拦”被引量:6
《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3期63-71,96,共9页詹绪左 崔达送 
唐宋禅宗文献中活跃着一组同义介词"擗""蓦""拦"。本文从它们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虚化过程、竞争状态以及语用上的特征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对唐宋禅宗文献的语料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禅宗文献 同义介词    
“奊■”类词语通考
《语言科学》2010年第6期643-647,共5页詹绪左 崔达送 储泰松 
学界对近代汉语词"奊■"研究不够充分。文章以禅宗典籍为主要语料,结合相关记载对该词的基本义、引申义、词形变化以及在实际语言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为古代典籍的阅读理解和辞书编纂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本义 引申义 词形 禅宗文献 "奊■" "列挈" 
古代汉语谦敬语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
《学语文》2010年第5期39-40,共2页温志权 崔达送 储泰松 詹绪左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重点研究项目“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支持
谦敬语是表示谦逊或敬称对方的用语,它包括谦敬副词和表谦敬称谓的名词或形容词等。《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达“自卑”的用语即表谦语,表示“尊人”的用语即是表敬语。我们合称为谦敬语。谦敬语是我们古代汉语礼...
关键词:文化意蕴 古代汉语 敬语 礼貌用语 语言和文化 形容词 辅助表 自卑 
说说“贝”的文化
《学语文》2010年第2期40-41,共2页詹绪左 崔达送 储泰松 
安徽省教育厅级都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考察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单个汉字入手,也可以从与一字相联系的一组字入手,前者可得一字的文化世界,后者可以展现更加深广的文化空间。这里试以汉字中的“贝”部字为例来说明。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文化世界 文化空间 汉字 
“文”“字”的文化
《学语文》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詹绪左 崔达送 储泰松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
汉字既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流动的文化史。其最早的称呼叫“文”.和“文化”、“文明”共享一个“文”字,足见其关系的密切。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序》中说:“文字乃社会文化之一要征。于社会之生产状况与组织关系略有所得...
关键词:“文”字 文化史 “字” 社会文化 文字研究 “文化” 组织关系 生产状况 
《大学语文》注商九则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8年第12期126-128,共3页吴琼 詹绪左 崔达送 
外研社新编《大学语文》是近年来诸多《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精品教材之一。该书编排科学,选文精当。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品味,还能对学生进行心智的启迪和...
关键词:《大学语文》 精品教材 鉴赏能力 写作能力 审美品味 文学修养 文言课文 《礼记》 
异文比较与古汉语教学被引量:1
《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崔达送 詹绪左 储泰松 曹小云 
异文比较在古汉语教学中的功用很多,可以帮助学生审词义、通假借、明活用、辨虚词、察省略、广见识。
关键词:异文比较  古汉语教学  审词义 
也说“龟大何首乌”——与周汝昌、刘心武先生商榷被引量:3
《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5期218-226,共9页崔达送 潘宏 
通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28回有"龟大何首乌"句,其中"龟"是否与"大何首乌"连读,向来多歧。近来周汝昌、刘心武两位先生认为通行断法不当,分别提出新标点和确认了一种标点。本文从语言、语境、何首乌名物以及版本比较等角度对...
关键词: 何首乌 《红楼梦》 断句 
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兼评《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范化处理被引量:5
《中国语文》2007年第4期364-370,共7页崔达送 
本文主要讨论了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24组现代汉语"词"、"辞"类异形词。这些异形词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早期和后期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些词语的处理分别符合词汇史理据和现代汉语的词频,它坚持的...
关键词:  异形词 历史 现状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规范化 
论位移动词“去”入句功能的发展及其“往到”义的产生
《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6,共6页崔达送 
安徽省教育厅2005年社科项目(2005sk040);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科研启动资金。
语法史上位移动词“去”进入单动式时,带起点宾语的用法逐渐减少,进入连动结构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与“去”的往到义的产生有紧密的相关性。该义的产生受到了位移动词“来”、“往”相关格式的类推作用的影响。“去”在西汉便有了往到义,...
关键词:位移动词 “去” 入句功能 往到义 单动式 连动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