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华

作品数:49被引量:20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客家方言客家字母词语法功能观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成人教育》《学术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今传媒》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温书香与纸上观影:中国电影连环画媒介实践
《中国出版》2024年第16期38-43,共6页李小华 朱胜杰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东南亚客家影像文献的族群意识书写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21BMZ021);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4年度课题“广州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研究”(2024GZYB11)阶段性成果。
电影连环画作为再现影片文本的纸质媒介,以其价格低廉、携带便捷等特性,在改革开放前,弥补了影视媒介的缺位,建构了流动的观影空间。作为一种“替代性媒介”,电影连环画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也担负了知识启蒙、思想教化、娱乐...
关键词:电影连环画 纸上观影 物质性 再媒介化 媒介记忆 
被遮蔽的媒介:影碟机与日常生活的勾连——文本消费、关系生产与意义建构(1990-2010)被引量:3
《当代传播》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李小华 伦雪晴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南亚客家影像文献的族群意识书写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1BMZ021;2022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重返记忆之场:新时期以来电子媒介的实践、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阶段性成果,编号:QNMS202225。
本文以影碟机这一媒介作为研究对象,回到影碟机在场的1990-2010年代,从媒介的日常实践切入,发掘电子媒介时代媒介与人之间的深层关联。在新媒介问世后的30余年里,影碟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度勾连,映射着广阔的社会图景,承载了几代人的记...
关键词:影碟机 日常生活 文本消费 关系生产 意义建构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年第5期91-92,共2页李小华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东南亚客家影像文献的族群意识书写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21BMZ02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基于田野调查的广东濒危客家民俗文化影像记录与文献整理研究”(GD18CSH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实则是一部与外域沟通交流的历史,在历代的文化交流中,“丝绸之路”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海上丝绸之路曾与陆上丝绸之路并驾齐驱,先秦时已初步发展,于秦汉正式形成,隋唐至宋元持续繁盛,明清时达到鼎盛。近年来...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一号 陆上丝绸之路 古沉船 文化交流 沉船考古 一带一路 南澳一号 
技术可供性视角下儿童科普图书多媒介文本建构及其功能被引量:5
《中国出版》2022年第16期45-50,共6页李小华 周嘉琪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东南亚客家影像文献的族群意识书写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21BMZ021)阶段性成果。
基于技术可供性视角的研究发现,新技术为现代图书出版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儿童科普图书也在技术赋能下实现了多媒介的文本建构并创设了独特的阅读体验,阅读在空间向度上变得立体多维。AR、VR等交互功能的应用改变了儿童科普图书的阅读模...
关键词:技术可供性 儿童科普图书 多媒介建构 传播效能 
东南亚客家影像中的族群意象书写——基于视觉人类学的分析
《客家文博》2021年第3期65-69,共5页李小华 黄漫晖 陈诗洁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基于田野调查的广东濒危客家民俗文化影像记录与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GD18CSH04)之阶段性成果。
影像可以记录一个族群的生活变迁,海外客家族群的历史不仅由文字书写,也反映在各类影像文本中。通过以视觉人类学视角考察东南亚客家影像文本,我们再次见证了客家族群艰辛的迁徙历程,以及由众多个体互动而建构的集体记忆,影像也再现了...
关键词:客家影像 族群意象 视觉人类学 
文化遗产视域下客家传统农具数字化传承探析
《客家文博》2020年第4期56-60,共5页李小华 周嘉琪 颜萌萌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基于田野调查的广东濒危客家民俗文化影像记录与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GD18CSH04)之阶段性成果。
在现代化进程中,客家传统农具不断被机械化农具所替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消失的境遇,大量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也处于濒危中。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数字化传承,是当前重要的议题,也是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客家传统农具 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 可视化 
后现代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新向度——基于李子柒的短视频分析被引量:18
《中国出版》2020年第22期62-66,共5页李小华 华凯纯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基于田野调查的广东濒危客家民俗文化影像记录与文献整理研究”(GD18CSH04)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以李子柒的短视频为研究个案,考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传播主体、传播路径和传播受众的格局变化。后现代语境下人们对宏大的传播主体、单一的传播话语这种“元叙事”模式产生了怀疑,互联网的技术逻辑也在消解民族国...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播语境 传播模式 新思维 
文化自信视域下海外客家族群的影像传播价值探析
《对外传播》2019年第3期34-36,共3页李小华 覃亚林 
华南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基于影像记录的濒危客家民俗文化田野调查与文献整理研究"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2xcC2180690
客家本是一个因迁徙而生成的民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移居始终未间断。宋元后,客家人又开始向海外迁移,现分布于世界各地,东南亚、北美、欧洲、非洲等均有较大规模的客家族群。关于客家的书写早已有之,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人...
关键词:族群 发展 客家 影像 传播价值 媒介 传播 
客家族群的影像书写与文化传承
《客家文博》2018年第4期15-22,共8页李小华 覃亚林 
华南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基于影像记录的濒危客家民俗文化田野调查与文献整理研究"(x2xcC2180690)之阶段性成果
文章基于历时发展层面梳理了客家影像的实践及作品,并探讨其在当代的文化传承意义。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都拍摄制作了一些客家影视作品。这些影像文本真实地记录了客家人的移居历史和现实生活图景,展现了别具一格的...
关键词:客家族群 影视作品 文化传承 
论主旋律影片家国情怀的历史脉络与现实逻辑被引量:21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7期95-99,共5页李小华 覃亚林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项目"数字内容产业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WSYS0002)的研究成果
"家""国"关系贯穿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血脉传统建构起来的家国情怀主要基于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境遇的记忆。当前一些主旋律影片之所以受到追捧,缘于触动了观众心中的家国情感,即影片所传达的家国意识与观众的依附心理...
关键词:主旋律影片 家国情怀 国家意志 民族心理 儒家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