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

作品数:33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金文甲骨卜辞甲骨文铭文军事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研究》《华夏考古》《文献》《考古与文物》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甲骨文“[王殳]舟”类卜辞校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1-7,共7页邓飞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甲骨对贞卜辞量化分析的商代语义表达模式研究”(2022NDYB15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甲骨成组卜辞标记数据库的汉语语义表达模式研究”(22SKGH474)阶段研究成果。
系统清理了甲骨文中“枚舟、杸舟、[王殳]舟、[朱殳]舟、[束殳]舟”类内容涉及25版甲骨,共38条卜辞,有所关联的甲骨和卜辞甚多。它们是殷墟第一期甲骨中的一组非常重要的卜辞,由于甲骨断损,不少卜辞残泐较甚,导致文献通读困难,众家考释...
关键词:甲骨文 释文 补释 
祼攸比鼎释文辨补两例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邓飞 王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编号:13&ZD130);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基于甲骨对贞卜辞量化分析的商代语义表达模式研究”(编号:2022NDYB15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基于甲骨成组卜辞标记数据库的汉语语义表达模式研究”(编号:22SKGH474)的阶段性成果。
祼攸比鼎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一件土地官司,具有很高的历史、经济和学术价值。对该器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一些铭文释读仍有不同意见。基于前人成果,依据铭文合文系统条例、同组器关系和誓约语言特征,本文认为纪年时间应释为“卅...
关键词:铭文 祼攸比鼎 纪年时间 释读 
甲骨文“首祀”纪年考
《殷都学刊》2023年第3期1-20,共20页邓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21-2025重大项目《断代汉语语法史》(首席专家:杨永龙教授)子项目《商代汉语语法史》的阶段性成果。
殷商晚期文丁、帝乙、帝辛三世周祭甲骨用“祀”来纪年,但至今学界未明确释读出表示第一个祭祀周期的纪年形式,同时学界对甲骨文“口祀”的释读意见不一。论文以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为出发点,以陈寅恪、徐中舒、饶宗颐、邢...
关键词:历史纪年 首祀 古文字考释 多重证据法 
甲骨文“男”性别词补考
《殷都学刊》2022年第4期1-8,共8页邓飞 王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甲金文树库建构为基础的商代汉语句法体系的描写与阐释”(18BYY16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重大项目“多卷本汉语语法断代史”子课题“商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甲骨文已出现表示女性性别的词“女”,这一点在学界几无争论,但是没有出现明确表示男性性别的词“男”。表示性别的区别词是伴生词汇,甲骨文性别语义结构失衡,词义的“系统性”受到质疑。论文全面梳理和考察了“生育”类甲骨卜辞,结合...
关键词:性别词 男性 甲骨文 转喻 
旧释“娩”之甲骨文当释“■(豢)”
《语文研究》2022年第3期57-64,F0003,共9页邓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甲金文树库建构为基础的商代汉语句法体系的描写与阐释”(项目编号:18BYY16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299);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团队创新项目“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项目编号:SWU2009108)的阶段性成果。
旧释“娩”之甲骨文“■”学界的讨论成果甚多,但意见不一。汉代扬雄《方言》“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官婢女厮谓之娠”,明代董斯张《吹景录》“生子曰养”,现代刘赜《广济方言》“畜养及妇人生子皆曰豢”,以及现代吴、赣、湘、客等南...
关键词: 甲骨文 汉藏语 同源词 孕育 ■(豢) 
甲骨文夜间时称的分布被引量:1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1-6,共6页邓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甲金文树库建构为基础的商代汉语句法体系的描写与阐释”(18BYY16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17ZDA299);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团队创新项目“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SWU2009108)阶段性成果。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建构起了周全的适应当时社会生活的计时系统。各个层级的计时概念通过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式来映现。其中,“时称”是最低的时间层级、最小的时间单位,在商代卜辞中使用很频繁。对它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人们对当...
关键词:商代甲骨卜辞 夜间时称 分布 转喻造词 
甲骨卜辞“在/于+时间”的差异
《殷都学刊》2021年第2期34-40,共7页邓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甲金文树库建构为基础的商代汉语句法体系的描写与阐释”(18BYY16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17ZDA299);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团队创新项目“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SWU2009108)阶段性成果。
甲骨卜辞中"在""于"都可以与时间组合,但差异明显。从组合能力看,"在"明显弱于"于"。"在"基本上只与"月份"时间组合,与其他时间组合具有个案性质。"于"组合对象的范围比"在"广得多,组合能力强得多。从语用环境看,"在+月份"类时间形式不...
关键词:甲骨卜辞   时间 
甲骨占卜时间的选择倾向
《殷都学刊》2019年第2期58-67,共10页邓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甲金文树库建构为基础的商代汉语句法体系的描写与阐释”(18BYY1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文》之青铜器铭文的校理和注译”(SWU1809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文字学”(SWU1709128)的支持
民间有“六戊日不占”的说法,说明占卜时间具有选择性。商代甲骨卜辞忠实地记录了殷商王室、贵族和宗室的占卜情况。这种占卜文化与《诗经》《尚书》《左传》《周礼》等记载的先秦占卜文化是一脉相传的。先秦传世文献有占卜时间选择的记...
关键词:甲骨卜辞 占卜时间 选择 
甲骨卜辞上午时称的个性分布研究被引量:6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24-134,191,共12页邓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甲金文树库建构为基础的商代汉语句法体系的描写与阐释"(18BYY164);项目负责人:邓飞;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英汉断定构式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2014YBYY088);项目负责人:杨坤;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文>之青铜器铭文的校理和注译"(SWU1809008);项目负责人:邓飞;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文字学"(SWU1709128);项目负责人:邓章应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建立了周全的计时系统。各个层级的计时概念通过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式来进行映现。其中,"时称"是最低的时间层级和最小的时间单位,在商代卜辞中使用很频繁。对它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人们对当时思维、哲学、文化观念...
关键词:甲骨卜辞 上午时称 语用个性 时间思维 隐喻 转喻 
甲骨卜辞下午时称的分布探析被引量:3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61-68,81,共9页邓飞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殷商甲骨卜辞时间范畴的个性表达和断代演化研究"(13XYY017);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殷商古文字古汉语国际教育建构的预研究"(SWU1509399)阶段性成果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建构起了周全的计时系统。各个层级的计时概念通过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式来映现。其中"时称"是最低的时间层级、最小的时间单位,在商代甲骨卜辞中使用很频繁。由于甲骨卜辞刻写来自不同的人,这些人又根据其刻...
关键词:甲骨卜辞 时称 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