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河

作品数:12被引量:3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需求及培养一带一路课程建设视域商务英语人才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芒种》《丝路视野》《短篇小说(原创版)》《新媒体与社会》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京冬奥会和国家形象塑造的耦合与共振被引量:2
《新媒体与社会》2022年第2期150-159,共10页陈河 林可懿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HZ-863);第十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GWYJYJJ10A016)。
现代奥运会自诞生以来就天然存在有利于民族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价值。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与当下的数字化传播的耦合关系形成因素有很多,媒介技术的革新影响着传播环境的变革,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媒介有着天然的连接。跨文化传播思维的运...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 国家形象 数字叙事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析被引量:10
《理论导刊》2022年第11期125-128,共4页薛卓婷 陈河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讲好中国故事’视阈下政法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2021HZ-86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高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和基本素养的主要途径,对于引领高等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推进高校社会功能和教育目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文化日益多元化,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8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83-86,共4页田园 陈河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蕴含与实践理论研究(ZGWYJYJJ10A016);西北政法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XJYB202113)。
“讲好中国故事”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需要。这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ESP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探析
《丝路视野》2018年第26期1-1,28,共2页陈河 
西北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框架的ESP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Y201801)阶段性成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建设过程中,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政经互动愈来愈频繁,而当前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和语言人才的匮乏却成为推动该倡议向前发展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如何契合“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以及...
关键词:一带一路 ESP(专门用途英语) 复合型人才 专业实践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探析被引量:15
《海外英语》2016年第22期57-58,共2页陈河 
陕西省教育厅"丝路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译介审视"(16JK1293)阶段性成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建设过程中,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政经互动愈来愈频繁,而当前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和语言人才的匮乏却成为推动该战略向前发展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如何契合"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以及如何围...
关键词:一带一路 商务英语 复合型人才 课程建设 
探析电影《珍珠港》中战争与人的关系
《电影文学》2014年第13期29-30,共2页陈河 
电影《珍珠港》的故事取材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实事件,这场战役在电影半个多小时的演绎中被刻画得十分逼真。电影《珍珠港》不仅场面宏大,还将受到战争残酷折磨的人类的精神、身体之打击进行了细致剖析,展现出战争无限残...
关键词:《珍珠港》 战争与人 爱情故事 
《呼啸山庄》中极端主义者希斯克利夫的情感解读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05Z期55-56,共2页陈河 
《呼啸山庄》是著名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作品,是英国19世纪文学史上的一部奇特小说,以其独特的情节构思与艺术魅力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至今依然闪烁着动人的艺术光辉。小说以英国北方约克郡荒原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希斯...
关键词:希斯 《呼啸山庄》 利夫 艾米莉·勃朗特 凯瑟琳 两代人 极端主义 呼啸山庄 恩怨情仇 埃德加 
西方“法律与文学”运动发展历程述评
《长城》2013年第03X期12-13,共2页陈河 
"法律与文学"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法学院的一个激进法理学派,因其批判性立场,论者更认可其为一场"运动",被认为是法学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最具后现代性的学派之一。它以探究"法律"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为进路,尝试打破传统法学的研究模...
关键词:法律与文学 波斯纳 法学理论研究 冯象 法律经济学 解释学 卡多佐 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 阐释法 
浅析《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现实主义隐喻含义被引量:1
《芒种》2013年第3期81-82,共2页陈河 
作为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月亮和六便士》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潮之下,小说主人公为了逃避现实而离开了他生活的地方,在追逐与逃避的过程中主人公也渐渐清晰了自己的价值观。...
关键词:《月亮和六便士》 现实主义 隐喻 社会效应 生活经历 印象派画家 主人公 小说 
论哈罗德·品特作品中荒诞和恐惧的时代根源被引量:1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19期91-92,共2页陈河 
一般而言,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各种世界观的"倾轧"和"洗礼",并最终形成解释他周遭环境的一套坚不可摧的方法论。多数人以为,自身除去身体机能会遭致统治世界之各种力量的限制和束缚之外,他们用以解释客观世界的方法论是天然...
关键词:品特风格 种族歧视 哈罗德·品特 《看管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