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

作品数:37被引量:9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蓝印花布高职服装服装专业课程专业群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教资料》《毛纺科技》《江苏陶瓷》《山东纺织经济》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造器到问道:工匠精神的哲学解构
《江苏陶瓷》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吴岳军 陈珊 钱江涵 
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学工坊+’理念下高职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研究”(课题编号:B/2023/02/69);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国家级非遗紫砂陶手工技艺文化的哲学思想研究”,本论文属于“紫砂陶非遗研究院”研究成果。
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繁衍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原始性,原始材料的选择在赋予手工技艺区域性的同时,也造就了造物行为的地域文化特征,这被认为是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工匠精神是千百年来技艺薪火传承延续的动因,是植根于手...
关键词:传统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砂陶制作技艺 工匠精神 哲学解构 
非遗传承发展视域下苏州宋锦“上久楷”品牌建设探析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2年第1期45-47,57,共4页薛苏楠 张静 陈珊 
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i(2020SJA0969),传统工艺视域下江南华服的文化内涵建构研究——以苏州华服品牌为例;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2019SJA0876),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江南婚服品牌的文化构建研究一以苏州虎丘婚服集聚地为例。
从“非物质遗产传承发展”的视角,通过多个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探析苏州宋锦“上久楷”品牌经营和发展的道路,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纺织非遗类项目的营销和推广策略。苏州宋锦“上久楷”岛牌的成功复活与创新,一面颂扬着现代工...
关键词:非遗 传承发展 宋锦 上久楷 品牌建设 
体验、传习、解构、创新——基于江南地域文化下扎染艺术的教学实践被引量:2
《辽宁丝绸》2021年第2期57-59,69,共4页薛苏楠 陈珊 
基于区域传统手工技艺微视频资源库在艺术《印染》课程中的建设应用(2020ZJJGLX139)。
扎染艺术的教学在高校教学里一直围绕着学习传统与继承创新两个方面来进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地理特点,正视江南地域文化、学生经历、市场环境等各要素。通过多层次的课程组织设计,将江南文化、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文...
关键词:扎染艺术 课程设计 江南文化 
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服装人才培养的耦合机制研究被引量:2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年第9期160-162,172,共4页吴萍 徐玉梅 许家岩 陈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耦合机制研究(编号D/2018/03/33)”;“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服装专业艺工融合实践研究——以纺织类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编号:XHZDZC2019001)”。
分析在服装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耦合发展的必要性,并就二者耦合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等良性耦合的动态性关联机制,促进纺织...
关键词:非遗大师工作室 人才培养 耦合机制 协同发展 
分享经济下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被引量:4
《服装学报》2020年第4期350-357,共8页胡建芳 张静 陈珊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SJA0895)。
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特征和刺绣类非遗的发展情况,分析刺绣类非遗与分享经济协同发展的需求及趋向,探寻刺绣类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及路径,总结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认为分享经济为刺绣类非遗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分享经济 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共享平台 创新创业 
微课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服装手绘技法》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年第8期144-145,150,共3页薛苏楠 陈珊 张静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立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服装手绘技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编号为19KT111)。
微课与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服装手绘技法》课程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采用院级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应用。这两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与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习惯相吻合,激发了学生自...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微课 翻转课堂 服装手绘技法 
清代宫廷服饰中“卐、卍”字纹的布局与审美及其设计应用被引量:8
《丝绸》2019年第11期83-91,共9页陈珊 刘荣杰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2016III-2921)
清代宫廷服饰纹样历经百年的文化积淀与工艺演进,吸收融合了汉族服饰文化精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其纹样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卐、卍"字纹作为其中一种服饰纹样符号既有着文字属性与吉祥寓意,同时还兼具几何图形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清代宫廷服饰 “卐、卍”字纹 布局形式 审美特征 创新设计 
扎染图案审美特征及在时装中的设计运用被引量:2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年第11期71-73,共3页陈珊 吴萍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互联网+”时代江苏传统染织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以蓝印花布为例”(编号2017SJB0902);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支助项目(编号SBF201617);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计划(编号:省师培20190603178)
扎染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且深深植根于民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印染工艺,其工艺制作方法和材质决定了扎染方法多样,图案形式丰富,具有质朴典雅、浪漫自然等审美特征。通过对扎染方法的分类、扎染图案审美特征的分析总结,探究扎染图案在现代...
关键词:扎染 扎染图案 审美特征 时装 设计运用 
江苏传统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被引量:6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年第9期16-19,共4页陈珊 梁惠娥 吴萍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互联网+”时代江苏传统染织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以蓝印花布为例(编号2017SJB0902);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支助项目(编号SBF201617);无锡市传统服饰文创应用工作室(编号:锡高职2018122);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计划(编号:省师培20190603178)
调查分析江苏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得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产品市场需求量太小、工艺传承困难以及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并从这些因素出发,探讨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认为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蓝印花布的信息...
关键词:蓝印花布 互联网+ 传承 创新 
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在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建设策略被引量:4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年第6期73-75,共3页吴萍 徐玉梅 陈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耦合机制研究(编号D/2018/03/33);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服装专业艺工融合实践研究——以纺织类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编号:XHZDZC2019001)
以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为切入点,分析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对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作用,探讨其建设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以期形成以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互相发力的机制,促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高职服装...
关键词:非遗 技能大师工作室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引领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