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

作品数:14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创作共同体意识宗教情怀意识教育论宗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大理大学学报》《保山学院学报》《普洱学院学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93-104,共12页于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项目编号:20BZW203)阶段性成果。
万玛才旦作为典型的“本源派生—文化自律”型作家,其创作与民间文学息息相关。民间文学给予他文学的滋养,他则以创作回馈民间文学:编译民间故事,促进民间文学在更广阔的语境里传播;化用民间文学创作小说,既提升了小说形质,又促进了民...
关键词:万玛才旦 民间文学 编译 化用 拓展 
哈尼《四季生产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及其徒李有亮访谈
《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151-158,I0003,共9页于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项目立项号:20BZW203)的阶段性成果。
传承人简介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9月出生,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人。朱小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靠口传心授学习和传承哈尼哈吧。他是哈尼哈吧(古歌)最著名的歌手,目前整理出版的哈尼古歌作品几乎都由他演唱,如《哈尼族古歌》...
关键词:代表性传承人 哈尼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阳县 云南红河州 古歌 国家级非遗 攀枝花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被引量: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于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20BZW203)。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关键词: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边疆多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泰傣“孔雀公主型”故事的比较研究——以《召树屯》和《素吞王子》为例
《保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75-81,共7页邓仙湖 于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项目编号:20BZW203)。
《召树屯》和《素吞王子》作为流传于云南傣族和泰国泰族地区,同属“天鹅处女型”故事演变的最后类型的异文“孔雀公主型”故事,拥有共同的核心情节母题,显示出其间的统一与联系,但受客观的地方文化事象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各...
关键词:“孔雀公主型”故事 傣族 泰国泰族 比较研究 
云南特少民族民间故事的生态认知与伦理关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77-81,共5页于敏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20BZW203)。
云南省内聚居着阿昌、德昂、普米等七个人口不足10万的特少民族,由于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独立的文字体系,因而其颇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大都依靠民间故事等口传文学来传承。其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认知和对自然万物的伦理关怀,通...
关键词:云南特少民族 民间故事 生态 伦理 
民族地区学校“二分三进”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设计--以云南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被引量:1
《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9期51-53,共3页于敏 周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项目编号:20BZW203)的阶段性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保证教育效果。利用云南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设计“二分三进”式的实...
关键词:“二分三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 云南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特有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认同表征——基于“同源共祖”神话意蕴的思考被引量:2
《普洱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41-44,共4页于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20BZW203)。
云南特有民族的同源共祖神话作为承载民族共同体认同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表征着云南特有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义的情感认同。这种情感认同主要体现在血缘认同、地缘认同、精神认同三个维度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
关键词:同源共祖神话 云南特有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认同 
云南特有民族创世史诗兴盛的自然地理因素探究
《大理大学学报》2019年第11期22-25,共4页于敏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51055)
云南特有民族创世史诗丰富多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云南创世史诗群落。创世史诗的兴盛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云南南方边地、高原山区的自然地理孕育和培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神话思维,这是云南特有民族创世史诗繁荣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云南特有民族 创世史诗 自然地理 
西南联大的文学生态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61-66,共6页于敏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项目;项目编号:14Y008
汪曾祺是西南联大培养出的优秀作家,西南联大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西南联大良好的文学生态即促进文学发展的要素和条件,包括大师级的教学团队、成就显著的文学社团与期刊、民主自由开放的精神传统等,对汪曾祺文学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汪曾祺 西南联大 文学生态 
论宗教之光烛照下迟子建小说创作的魅力与局限被引量:3
《当代文坛》2013年第2期77-80,共4页于敏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的创作也备受评论界的瞩目,目前对迟子建及其创作的研究可谓既深且广,但这些研究大多缺少辨证的分析。本文尝试以宗教为研究视点,从正反两方面,辨证分析宗教情怀浸润之下迟子建小说的独特魅力超越...
关键词:迟子建 宗教情怀 小说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