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菊

作品数:8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贬谪心态性情说独白自我真性情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杜甫研究学刊》《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从词中用典看晁补之的贬谪心态兼与苏轼比较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44-48,共5页姚菊 
晁补之在贬谪生涯的不同时期,词中的常用典故有一个递擅更迭的过程:刘禹锡之典代表着贬谪初期的悲伤忧虑及高洁不屈;中期阮籍之典反映其忧虑无端、力图忘情世事;到后期李广之典表达怀才不遇、终老此生的牢骚,陶渊明则是困境中的精神疗治...
关键词:典故 贬谪心态 慕陶 
论黄庭坚诗化词之得失及其影响被引量:1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7-43,共7页姚菊 
黄庭坚追随苏轼以诗为词,有以下特点及缺失:情感特质上缺乏词心;语言修辞及比兴手法上,生新出奇,尚理少意兴;风格意境上,倔强峭拔。但黄词也有独创之处,后被姜夔继承并发展,黄庭坚的硬峭到了姜夔手中,词味就全部出来了。
关键词:词心 生新 硬峭 姜夔 
“桃源”与“扁舟”——从意象的选择看秦观与苏轼的贬谪心态被引量:4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05-111,共7页姚菊 
"桃源"与"扁舟"分别是秦观与苏轼贬谪词中出现的典型意象,代表了绝望和希望、抵制与接受两种不同的主体心理。桃源是一种理想,通向引人绝望的虚无的世界,秦观用来指已逝的美好,情感指向于过去,最终为情所役,词中有大量的"追忆"之语;而...
关键词:桃源 扁舟 意象 贬谪心态 
杜诗真性情说
《天中学刊》2014年第6期71-75,共5页姚菊 
杜甫诗歌具有"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再次,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
关键词:杜诗 真性情 自我 独白 陶诗 
杜诗真性情说
《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第3期10-17,共8页姚菊 
本文主要讨论杜甫诗歌"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第三,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本质...
关键词:杜诗 真性情 自我 独白 陶诗 
从苏轼咏物诗词比较看词与诗的分流被引量:4
《理论月刊》2014年第9期84-88,共5页姚菊 
文章选取苏轼的咏物诗词进行比较研究。有深沉情感寓托的咏物词,是对比兴寄托类咏物诗的一种分流,并且与苏轼的贬谪生涯相同步;在分流的过程中,词与诗既有趋同性又有差异性,比兴手法更为深微是咏物词区别于咏物诗的根本所在;正是差异性...
关键词:咏物诗 咏物词 比兴寄托 贬谪 兴微 
论诸宫调的说唱方式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姚菊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艺术),其说唱方式有第三人称讲述方式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方式。根据故事演述和"场"上交流互动的需要,诸宫调说唱艺人时而采用第三人称向听众"讲述"故事,时而转换成故事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方...
关键词:诸宫调 说唱 讲述 代言 
从词体功能的变化看苏轼“以诗为词”
《中国韵文学刊》2013年第3期77-83,共7页姚菊 
从词体功能变化的角度观照苏轼的"以诗为词",可知功能指向的变化决定了苏轼词作的整体艺术风貌以及音律形式的变化。通过对于杭州词的考察,苏轼早期对于词体是以诗歌交往酬赠的功能介入的;与柳词相比较,苏词的章法脱胎于柳词高境,只是...
关键词:以诗为词 词体功能 应歌 言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