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芳

作品数:23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周易》杜甫处世哲学周易仕宦心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邢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兰州学刊》《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易》中的言辞观被引量: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51-157,共7页徐建芳 
国家留学基金2020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202008500056)。
在《周易》看来,言辞具有表情达意、引导人类行动、影响人类祸福的功能;因此,发言时一定要谨密慎重,心态应平和安易,最好能做到同心同德;所发言辞应遵循诚实可信、有事实根据、井然有序、辞正言顺、言约意丰、委婉含蓄而切中事理等准则...
关键词:《周易》 言辞 观念 
《周易》易简原则与苏轼的处世哲学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33-139,共7页徐建芳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2008500056)。
苏轼之所以那么潇洒自在固然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但也与苏轼终生研治的《周易》中的易简原则有密切关系。在《周易》易简原则启示下,苏轼养成了无心的处世态度、至诚简易的交往原则、简略草率的衣食住行习惯,从而使他能够任情率性、...
关键词:苏轼 处世哲学 《周易》 易简 
苏轼为什么在地方官任上颇有政绩——从《周易》易简原则角度考察
《中国苏轼研究》2019年第2期230-244,共15页徐建芳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2008500056)
苏轼在地方官任上颇有政绩,[1]但关于苏轼在地方官任上颇有政绩的原因,目前的研究多止步于苏轼"仁政爱民"[2]、有"民本思想"[3],并没有进一步探究。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需要掌握方法(即"道"),若掌握了"道",就可以事半功倍;若没有掌...
关键词:《周易》 易简 民本思想 仁政爱民 地方官 苏轼 政绩 事半功倍 
苏轼的“命”观
《理论月刊》2016年第10期63-67,85,共6页徐建芳 
在苏轼看来,"命"是一种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的客观必然性,对人的生死祸福、得失荣辱等具有不可抗拒的制限力量。知"命"对人生有以下积极作用:一、知命无忧;二、知命无求;三、知命不屈;四、知命无拘;五、安分则艺精。人应该采取以下四种态...
关键词:苏轼  态度 
《周易》对苏轼文艺创作观的影响
《北方论丛》2016年第5期21-25,共5页徐建芳 
在《周易》经世致用的创作目的、穷变通久的变易思想、"以虚受人"的感应观念等思想启示下,苏轼主张:一是文艺创作应"有意于济世之用",不可空口大言;二是文艺创作要想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必须不断创新求变;三是作家在感受外物、进行文艺...
关键词:苏轼 《周易》 文艺创作 
《周易》与苏轼的审美鉴赏论被引量:2
《中国苏轼研究》2016年第1期200-211,共12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轼与《周易》研究”,项目编号:09XJC751009
长期以来,关于苏轼文艺思想的理论根源,学界一般认为主要来自庄学,①但深入研读苏轼全部著作可以发现,除了庄学之外,《周易》哲学可说是一个更根源性的理论依据。②本研究拟先从兼容并包的审美态度、辩证的审美思维模式、鉴赏主体的审...
关键词:根本原因 当代人 周易 根源 哲学 审美 主体 
苏轼的“韵”论
《晋阳学刊》2013年第6期138-140,共3页徐建芳 
苏轼认为"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本质属性包括4个方面:一、具有超尘绝俗、萧散简远的风致;二、具有余味无穷的言外之意;三、蕴涵有高雅的承平气象;四、以简古澹泊的形式表现秾妍至味的内容。"韵"于文艺作品的意义主要在于:一"、韵"是决定文...
关键词:苏轼 “韵”论 本质属性 
苏轼的作家修养论
《当代文坛》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轼与<周易>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XJC751009
身通众艺的苏轼根据自己的文艺创作实践认为,作家要想创作出独步千古的作品,最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有道;二,积学不倦;三,为人要"正"。
关键词:苏轼 作家修养 有道 积学 为人 
《周易》“不易”思想与苏轼的处世态度
《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6期121-128,共8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轼与<周易>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XJC751009
《周易》"不易"思想指出在宇宙纷繁复杂的变化后面有其永恒不变的规律存在。《周易》"不易"思想对中华民族最深远的影响当在坚定意志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塑造方面。受《周易》不易精神陶冶的苏轼,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能始终坚守独立不移...
关键词:苏轼 处世态度 《周易》 不易 
苏轼的得时幸遇被引量:4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22-126,共5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XJC751009)"苏轼与<周易>研究"
苏轼一生尽管忧患连连,但就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来看,他实乃古往今来最得时幸遇的士人之一。自小不学"时文"的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年,正赶上主考官欧阳修欲借这次考试改变五代以来浮靡雕琢的文风;苏轼的文章恰好符合欧阳修树立的新标准...
关键词:苏轼 得时 幸遇 仕途 科举 功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