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果

作品数:16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水资源截潜工程人工回灌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库更多>>
发文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辽宁农业科学》《中国科技信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组合式迷宫堰的泄流系数
《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第2期45-47,共3页孙森林 李文果 孙雪林 
本文在单一传统迷宫堰基础上,将其与宽顶堰相结合(也即组合式迷宫堰),并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其泄流形态,研究通过改变组合比H1/H2、水头比H0/P、平面布置形式、水舌通气等几个因素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组合式迷宫堰 流量系数 模型试验 
迷宫堰泄流系数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第5期31-33,共3页孙雪林 李文果 孙森林 邹仁双 
迷宫堰相较于直线堰,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它的泄流能力上。通过模型试验,在分析迷宫堰的泄流形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堰墙与来流夹角α、水头比H0/P、平面布置形式、水舌通气等几个因素对迷宫堰泄流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迷宫堰 泄流系数 水头比 分流墩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上的AHP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7期4367-4368,共2页李文果 孙雪林 孙森林 
将影响水环境的主要水质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所有参数采用两两成对比较,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利用尽可能多的信息来提高结论的一致性,较合理地解决了评定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相容性。
关键词:模糊物元 层次分析 水质参数 
组织学生参与工程设计与科研搞好水力学实践教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7期249-249,251,共2页郭维东 杨丽萍 梁岳 姜国辉 李文果 
水力学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学生渴望参与实验,单靠水力学常规实验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而且过去由于条件所限,也未能采取其他措施,因此,我们开展了水力学课程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工程设计与科研,激发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水力学 科技创新 实践教学 
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新型堰闸结构被引量:4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期42-43,共2页李文果 孙雪林 孙森林 
无论是水库中的溢流堰还是河道修建拦洪闸,都可采用迷宫堰这一新型结构。介绍了迷宫堰几何形状特征,运用量纲分析π定理方法,定性分析了泄流量函数关系式及影响流量系数的物理因素。在归纳了迷宫堰尚存在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的问题的同时...
关键词:迷宫堰 流量系数 薄壁堰 量纲分析 
水力学教材的内容及适用性评价被引量:2
《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第9期94-95,共2页郭维东 何俊仕 梁岳 杨丽萍 李文果 
目前水力学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中选取近些年来国内的部分教材,针对其章节及体系编排、知识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设置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力学 教材内容 适用性 教材评价 高校 
浅谈水力学课程改革思路被引量:8
《农业与技术》2004年第1期130-132,共3页郭维东 李文果 杨丽萍 梁岳 
水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文中通过介绍水力学课程的发展,国际国内水力学学科科研情况、水利事业发展, 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变化方向等方面情况,透彻分析了水力学课程面临的问题,切合实际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水力学》 课程改革 课程教学 教材选择 实验条件 多媒体教学 
利用地下蓄水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探讨被引量:8
《排灌机械》2002年第6期29-31,共3页李文果 郭维东 方明 
针对辽宁水资源紧缺状况,总结了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的益处及不合理开采的确严重后果。建议合理利用地下蓄水层进行人工回灌地下水,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提高水资源总体利用率。
关键词:水资源 地下蓄水层 人工回灌 地下水库 
日光温室排湿系统送风方式对气场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372-375,共4页李文果 洪斐 王铁良 苏丹丹 白义奎 王红 
针对寒冷季节日光温室密闭保温带来的高湿问题 ,以山墙孔口送风和风管送风两种通风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研究了排湿送风方式对温室气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排湿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区域气流场是否合理 ,而送风方式则是影响气场...
关键词:日光温室 排湿系统 气场 送风方式 
模糊评判阜新县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被引量: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160-162,共3页李文果 宓永宁 郝作彬 董克宝 齐敬忠 赵珍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辽宁省阜新县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进行了评判。根据地下水循环规律分为3个区,通过6项评判指标,对3个区地下水开采程度排序,综合评判结果为可开采水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综合评判 隶属函数 阜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