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社

作品数:15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干部教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大学生素质经济增长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榆林学院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
《党性党风党纪研究》2016年第1期65-71,共7页杨正社 潘民 
井冈山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拼搏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继续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
关键词:实事求是 血与火 井冈山 坚定信念 精神 内容 马克思主义 时期 
徐特立干部教育实践及启示研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杨正社 潘民 
徐特立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早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徐特立由一个秉承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践者,逐步转变为一名投身革命事业的人民教育开拓者和奠基人。延安时期,徐特立完成了向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的彻底转...
关键词:徐特立 干部教育 教育实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党性教育水平被引量:1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75-76,117,共3页杨正社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吸收了干部教育培训实践的新经...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 党性教育 教育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企业经营管理者 教育培训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 
党的群众路线笔谈(续)被引量:1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98-101,共4页陈国清 杨正社 肖纯柏 牛安生 李瑞芳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今年6月18日启动。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 教研人员 党的先进性 党中央 纯洁性 学院 清廉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学校的主要办学经验和启示被引量:2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126-129,共4页杨正社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学校在办学形式、课程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一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在办学实践中,注重探索战时教育方针、注重培育优良校风与校园文化、注重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
关键词:延安时期 干部教育 经验 启示 
干部学院文化建设刍议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104-107,共4页杨正社 
干部学院文化建设对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意义重大。干部学院文化既是一种学校文化,又不同于一般学校文化,它具有同一性、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动态性、生成性等特征。干部学院文化的建设要着眼于学院精神、课堂、学员、教师、制度、课...
关键词:干部学院文化 特征 要素 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浅论被引量:2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S1期152-154,共3页杨正社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握主旋律...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 大学生素质 创新精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其对策被引量:3
《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张先艳 杨正社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任重道远。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内容和原则,通过有效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育人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 健康教育 
论“以德治校”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途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95-98,共4页杨正社 
以德治校的内涵应从微观的德育教学和宏观的育人方略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以德治校不是"以红代专"、"以德代法"。施行以德治校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策略的有效推进、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有力实施。以德治校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以德治校 内涵 意义 途径与措施 
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被引量:2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104-107,共4页杨帆 杨正社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开发和利用我国人力资源,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优化人力资...
关键词:人力资源 开发 经济增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