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向东

作品数:20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词学况周颐文学创作文化心态诗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学遗产》《古籍研究》《中国韵文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铜陵青铜文化与女性民俗研究被引量:2
《铜陵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95-98,共4页戴倩 梅向东 
铜陵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6tlxytwh37)
青铜文化是通过青铜器所反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铜陵被誉为"铜都",这一地区盛产铜矿,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有着丰富的青铜文化,通过青铜文化透露出了女性在青铜文化中的积极参与,展现了社会中男女性别社会关系的平衡以及铜...
关键词:铜陵 青铜文化 女性 民俗 
犹疑与错乱:王国维清真词评的复杂文化心态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16年第2期165-176,共12页梅向东 
王国维的清真词评是研究其词学的一个难题,向来所论,考量未周。王氏评清真词始于1905年,终于1915年,是伴随其全部词学批评始末的一条线索;王氏对清真词的态度反复多变而自我抵牾,形成一种结构性生态。其成因既在于对清真词的词学认同混...
关键词:王国维 清真词评 认知困境 文化心态 
清初皖词三大家与词坛风会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22-26,共5页梅向东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皖籍词人与清词史发展研究"(AHSK11-12D187)
清初词是清词中兴之始。清初开风气之盛、成词风之变者,在于遗民、贰臣、布衣。清初皖词三大家方以智、龚鼎孳、孙默分别为遗民词家、贰臣词家、布衣词家的代表。无论是创作、词事活动,还是选政之操,他们都引领风气之先,献替殊多。
关键词:清初 皖词 方以智 龚鼎孳 孙默 
张惠言的《花间》词学接受及其意义被引量: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梅向东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清代皖籍词人与清词史发展研究"(AHSK11-12D187);安徽省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2008JPK01)
《花间》词学接受至清代的张惠言才有了一个深刻的变化。基于"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的词学策略,张氏对《花间》采取了故意误读、文本支离和点石成金的接受方式,正是由于其重读《花间》和重释温庭筠,古典...
关键词:张惠言 《花间》 词学接受 
龙榆生词学的苏、辛精神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5,共5页梅向东 
安徽省精品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2008JPK0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皖籍词人与清词史发展研究"(AHSK11-12D187)
龙榆生词学是以苏、辛精神为价值取向的话语体系,这主要表现于:建构苏、辛词派的词史谱系以彰显苏辛精神;研寻非苏、辛词派的易安、方回、清真词以掘发苏、辛精神;同时,因时因势、亦因亦创,谋求以苏、辛精神为本体的词学现代性建设的可...
关键词:龙榆生 词学 苏、辛精神 
龙榆生词学的“奇崛”范畴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2期59-63,106,共6页梅向东 
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008JPK01)
龙榆生释"奇崛"有二义:一是某种曲调的声韵组织固有之声情。即在句度、协韵、平仄配合诸方面违拗于和谐原则,则其声情既与"和婉"相对,亦同"豪快"有别,或为依声之拗怒,或为谐律之悲壮;一是词人的神理骨性固有之笔力。它是以雄健之笔振起...
关键词:奇崛 拗怒 高健幽咽 声情 词情 
“因声求气”:桐城派的诵读之学被引量:3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92-96,共5页梅向东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上承姚鼐;下启曾国藩:刘开文艺思想与创作实践"(2006SK256);安徽省教研项目"皖江文化的对外教学研究"(2008jyxm0414)
从音节字句上体会古人之神气的"因声求气",是刘大櫆文论语言学转向的必然逻辑结果。凸显以音节为关捩的语言感,使得"因声求气"的诵读之学成为桐城派的不二法门。它所生成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美学:作古文成为桐城派的"行为艺术"。"因声求...
关键词:桐城派 因声求气 诵读之学 
论况周颐对明词的重新评价——兼及况氏之词心史观被引量: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71-75,共5页梅向东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的词格纤靡之变,罪不在于明而在清;明词体性与风格新变,乃是风会所趋,以陈铎和屈大均词作为代表的一...
关键词:况周颐 明词 词心 词心史观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79-83,共5页梅向东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朱光潜和宗白华都从这一命题"接着讲",他们荡涤"隔"与"不隔"在王氏诗学中的狭义性,拓开自我诗学话语;他们"接着讲"的方式、程度、内涵、目的等均有不同,但都有其重要的诗学意义。
关键词:王国维 朱光潜 宗白华  不隔 
陶渊明:朱光潜诗学原点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7-11,共5页梅向东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朱光潜与20世纪中国美学"
朱光潜诗学思想在其学术生涯早期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即已形成并臻于成熟。“陶渊明”作为其诗学的原点,既是其诗学历程的出发点,也是其诗学精神的归宿,赋予了朱光潜动人的生命诗学色彩。
关键词:朱光潜 陶渊明 诗学 原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