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隔

作品数:241被引量:10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蔡新乐王维新蒋永青刘锋杰王正刚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边关月
《诗刊》2024年第12期81-85,共5页王方方 刘笑伟(指导) 李元胜(指导) 赵琳(指导) 
推荐语:王方方的军旅诗,可以称之为新质军旅诗。这些诗作,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军旅诗,更加依靠现代修辞、更加依靠生命的直觉来书写。他的诗歌题材多元融合,诗歌意象分散灵动,通过细腻、感性的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让人感觉到雄浑深沉之美...
关键词:军旅诗 军旅生活 诗歌题材 诗歌意象 不隔 多元融合 方方 大诗 
隔与不隔遭遇迂回与进入--以气氛美学为视角
《东岳论丛》2024年第11期55-62,共8页刘毅青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境界的基础上将诗歌分为“隔”与“不隔”,并标举不隔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却没有对两者进行明确的区分或者说在后来的学者看来,王国维的区分并不显豁。王国维从叔本华直观论来出发进行价值评判,认为“不隔”比“隔...
关键词:“隔” “不隔” 直观 迂回 气氛 
海上顾绣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20期1-1,共1页鱼丽 
顾绣多临摹名家书画,有“画绣”之名,原来,这是透着灵性的文人绣。得知这一点后,我内心生出无限欢喜。这一阵子,因总看些文人雅集——像小心翼翼地沉静自省,所以,顾绣所透露出的文人气,于我就是熟稔、不隔,再看那些绣品,感觉似乎就很贴...
关键词:仙气 不隔 文人雅集 文人气 沉静 
山海不隔同此心——杭州滨江区与广元朝天区东西部协作社会帮扶纪实
《中国老区建设》2024年第8期30-31,共2页 
杭州滨江,钱塘江畔;广元朝天,嘉陵江岸,远隔山海的两地,因东西部协作而结缘。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结对帮扶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深情书写跨越千山万水的“山海情缘”。三年来,滨江区与朝天区积极开展产业...
关键词:捐款捐物 民生实事 朝天区 滨江区 产业协作 乡村振兴 结对帮扶 脱贫攻坚 
从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来看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7期24-26,共3页郝子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不隔说”,但是他对此的论述并不明晰,因此在学界引起了诸多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隔”的字义入手,以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为视角,从“谁与谁隔”和“用什么隔”来分析“不隔说”的内涵。
关键词: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不隔  
矫弊与药方:费经虞与王国维论“不隔”的文学史意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275-297,共23页汪超 
明末费经虞著《雅伦》突破诗歌评价的时代之“隔”,通过对“家数”理论的辨析,提出“诗要到家,只是不隔”主张,并积极贯彻于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领域。清末王国维作《人间词话》批评姜夔、吴文英等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既着重写景...
关键词:费经虞 王国维 不隔 文学史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第一范例
《安康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41-48,共8页韩国良 
一方面王国维深受西方“形象直观说”的启发,将“境界”的“不隔”视为文学创作最根本的特质,弥补了中国文论的不足,打通了中西文学的联系,奠定了中国文论现代化的基础,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境界”“不隔”等概念的选择上,还是在实现“不...
关键词:王国维 境界 不隔 中国化 
试论“陌生化”之“隔”与“不隔”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3期190-192,共3页武婷婷 
2023年甘肃省研究生“创新之星”省级项目(项目编号:2023CXZX-265),项目名称:“重构与对话:《文心雕龙》“赞”语海外阐释研究——以施友忠译本为例”;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2KYZZ-S005)。
什克洛夫斯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是东西方不同背景下的产物,但他们在审美理想上有着文心的共鸣。“陌生化”和“隔”与“不隔”,这三者之间存在诸多关联,将“陌生化”简单等同于“隔”的说法过于绝对。实际上...
关键词:陌生化  不隔 中西诗学 对话 
谈心交心的“隔”与“不隔”
《政工导刊》2023年第11期78-78,共1页刘昆 
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概念,指出有些作品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后人研究认为,“隔”与“不隔”的区别就在一个“真”字,“隔”与“不隔”之分,其实就是“真”与“不真”之别。以此观之,词...
关键词:《人间词话》 不隔 隔河相望 词学 王国维 同舟共济 真心 启迪意义 
语文教学的“不隔”之境——以肖培东老师课堂教学为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第30期13-14,共2页王娅莉 
语文课的至高艺术境界在于课堂生成的自然。从文艺鉴赏角度看,肖培东老师的课体现了美学中“不隔”的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等待和倾听,使课堂推进水到渠成。学生况浸在幽美的教学情境中,自然而然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教师刻苦磨炼的技艺使...
关键词:品鉴 意境 人性 细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