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中

作品数:15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温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无题诗政治抒情诗艺术风格唐代《全唐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论坛》《文学遗产》《天府新论》《文艺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比”与“六艺”——论李商隐诗之比兴特征及艺术手法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黄世中 
李商隐诗歌的比兴特征,除继承并发展传统的“物比”外,又创为“史比”、“仙比”。其“物比”,亦物亦人;“史比”亦古亦今;“仙比”则亦仙亦俗,多有创格,为我国古典诗歌立意造境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其诗艺则多用复辞重言、近离...
关键词:物比 史比 仙比 六法技艺 
《钗头风》公案考辨被引量:5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57-67,共11页黄世中 
关于《钗头凤》的纠纷聚讼,近年来有一些分歧,经考辨,本人认为陆游前室唐琬应为北宋名臣唐介曾孙女,其父为唐意而非唐闳,籍贯江陵而非山阴;陆、唐婚变原因为陆游进士被黜,陆母迁怒于唐琬而非婆媳不和。《钗头凤》非为陆游蜀中冶游之作,...
关键词:《钗头凤》 婚变原因 唐琬家世 题壁或赠妓 
晚唐社会和政治斗争的一面镜子——论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被引量:3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215-220,共6页黄世中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然而一千多年来 ,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政治诗 ,以为他只是一位纯情的“爱情歌手”。其实李商隐的一百余首政治诗 ,占其现存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其诗反映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同...
关键词:唐朝晚期 社会斗争 政治斗争 李商隐 政治抒情诗 思想感情 意境 
论王蒙的李商隐研究被引量:8
《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48-54,共7页黄世中 
本文论述王蒙“李商隐研究”的原创性 :爱情失意和政治失意“内心体验同构”说 ;指出李商隐政治诗见识卓绝 ,清醒冷峻 ,但急切有余而从容不足 ;揭示李商隐心灵世界 (心灵场 )的混沌性 ;发现无题诗结构的无主线、无序、非矢量及诗句的可...
关键词:王蒙 李商隐研究 诗人 “内心体验同构”说 无题诗 文学观念 原创性 爱情 政治生涯 
《李长吉歌诗解读》前言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39-45,共7页黄世中 
李长吉诗非“无理”、“少理”、“无补于用”,实乃辞理兼胜、理在言外。长吉处元和新、旧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之时,绝去翰墨畦径,呕心不经人道语,骨劲而神秀,奇不入诞,丽不入纤。然初读长吉诗,每喜其才,而感其涩,盖未谙长吉诗之艺术创...
关键词:李长吉诗 辞理兼胜 艺术创新 
论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73-79,共7页黄世中 
本文论述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指出其诗多托物寄情 ,亦物亦人 ;借史兴怀 ,亦古亦今 ;以仙喻世 ,亦道亦俗 ,故诗多复意重旨。在感情表达上多潜气内敛 ,回肠九转 ,而以复辞重言出之 ;近体则多采用近离远合 ,点情染景 ,翻转透跃 ,宕出远神...
关键词:李商隐 诗歌 隐秀特征 托物寄情 感情基调 创作手法 语言特点 
李商隐论(下)被引量:1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14-21,共8页黄世中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wo questions.One is how Li Shang yin struggled against his fat thoughout his life;the other is his composition of his ’titleless’ poems.A large number of essays on Li Sha...
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恋情诗 政治抒情诗 艺术风格 唐代 
李商隐论(上)被引量:1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27,共6页黄世中 
论述四个问题 :与命运抗争的一生 ;“无题”诗 ;政治诗 ;艺术风格。关于李商隐生平的文章已  经很多 ,但很少突出他“以才抗命”的特点。作者认为“无题”大多为恋情诗 ,主要应是抒写与女冠宋华阳、  洛阳里娘柳枝及婚前恋念妻子王...
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政治诗 艺术风格 以才抗命 唐代 现实主义 
薛宝钗名寓“分离”说补笺被引量:1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20-22,共3页黄世中 吴晶 
“宝钗”一语 ,从“吉祥”义 ,变异为“分离”义。盖钗为两股分叉 ,故以隐喻夫妻、情侣的  离异。薛宝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 ,“金陵十二钗”最后都以“分离”“离异”“死别”
关键词:宝钗 寓义 分离 
论唐人道蕴诗的审美情感
《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14-19,共6页黄世中 
唐人道蕴诗中有许多感慨人生短暂、以生死为主题的诗篇,充满着惆怅之美。而以歌咏八仙(道)相恋破灭的诗篇,更着一种浓挚的感伤美。其感叹世路坎坷,否定荣辱得失的诗篇,则又充溢一种狂狷的傲岸美。另有一种清醇的静穆美,大多蕴含...
关键词:唐人 道蕴诗 多元美感形式 失意者的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