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平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主题自然主义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荒诞派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江学术》《课程教育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澳大利亚华人(华裔)文学述评被引量:1
《长江学术》2018年第2期45-58,共14页 卢秋平(译) 
最早的澳大利亚华人文学作品于20世纪之交发表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华语报纸上,表达了对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式的关注以及对白澳政策的抗议。时隔几十年后,澳华文学于20世纪90年代重新繁荣起来,这是随着80年代移民政策开放,来自中国大陆新移...
关键词:澳华文学 华裔文学 身份 多元文化书写 
爱的箴言:《你在天堂里遇见的5个人》主题解析被引量: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卢秋平 
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TD001)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5个人》是米奇·阿尔博姆一部颇具人气和影响力的小说,它的主题隽永深刻,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是生与死的观念和态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天堂的理解和作用等等。其中爱的主题尤为明显,这里的爱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的爱和子...
关键词:《你在天堂里遇见的5个人》 主题  
《阿米莉亚》中菲尔丁的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等多元角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92-194,共3页卢秋平 
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当代英语小说意识形态与艺术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014TD001
《阿米莉亚》是18世纪重要的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社会的黑暗做出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他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美...
关键词: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 道德审判者 感伤主义者 
中日大学英美文学教学的对比
《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48-49,共2页卢秋平 
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TD001
当今的时代是国际化的时代。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是一个方面。本文就是对中国和日本的大学在英美文学教学在教材、教法、教学语言和成绩评定...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教材 教法 教学语言 成绩评定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1期69-70,136,共3页卢秋平 
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青年项目;编号:2006Q03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用到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除了暗喻用得非常频繁之外,头韵和夸张的使用也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头韵不仅给诗歌增加了音乐美,而且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强调作用;夸张的使用在表现诗歌的主题方面尤其是显著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十四行诗 头韵 夸张 
评太宰治的《斜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16-17,共2页卢秋平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这部小说的标题形象、贴切、喻意隽永;书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个性突出、富有魅力;小说的结构严谨,悬念不断,引人入胜;结局也十分耐人寻味,是一部值得细读和...
关键词:标题 人物 结构 结局 
还经典一个本来的面貌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54-54,57,共2页卢秋平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很多人为了了解一些经典著作,宁愿选择看电影这种轻松快速的方式,而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这些文学原著,而很多电影制片商和编剧为了商业利润而大肆篡改原文,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导致很多观众和读者...
关键词:改编 误导 原著 本来面貌 
暗喻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被引量:2
《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166-168,共3页卢秋平 
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青年项目(2006Q033)
暗喻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些比喻涉及到军事、航海、宗教、法律、自然界的各个方面,而且在表现这些诗的主题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探讨这些比喻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运用和作用尤其是在表现主题...
关键词:暗喻 十四行诗 主题 
客观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评《嘉莉妹妹》中的嘉莉被引量:2
《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40-42,共3页卢秋平 
对于德莱塞的作品《嘉莉妹妹》一书中的女主人公嘉莉的评价,很多都是指责,有的甚至是全盘否定她,笔者认为对某一作家的某一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评论时必须注重作品本身的内容和作者本人的态度,并且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样的评...
关键词:作品 作者 自然主义 社会文化背景 
荒诞派不荒诞——论荒诞背后的真实被引量:6
《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卢秋平 
“荒诞”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被用来表现世界与人生本质上的“荒诞性”,自从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了专著《荒诞派戏剧》之后,便有了荒诞派戏剧这一专有名词,于是,对这类戏剧的研究便成为热点。那么,荒诞...
关键词:荒诞派 主题 哲学基础 时代背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