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慧

作品数:16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乐府诗乐府体式琴歌秦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知识》《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高等农业教育》《励耘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工作介入移民村留守妇女不良情绪的策略研究——以太原市Y村为例
《读天下》2017年第3期179-,138,共2页李昭玮 周仕慧 
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是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其中由于丈夫离家务工经商而留守农村的妇女作为弱势群体,理应成为社会工作关注的特殊人群,社会工作应探索有助于改善留守妇女不良情绪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
关键词:移民村 留守妇女 不良情绪 社会工作 
乐府诗中的对话体研究被引量:1
《乐府学》2016年第2期229-271,共43页周仕慧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乐府诗体式因素与音乐的相关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YJA751071
乐府诗从本质上看是一个集聚并且融合诗歌、音乐、舞蹈和戏剧萌芽等各种艺术样式的综合性艺术体系。在诗体演变过程中,音乐歌舞表演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诗歌语言是服从于音乐歌舞表演的。在乐府诗中不仅有与歌、舞相关的'歌词''舞词',...
关键词:乐府诗 对话体 叙事 演艺体制 
乐府诗体式研究评述
《乐府学》2016年第1期221-237,共17页周仕慧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乐府诗体式因素与音乐的相关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YJA751071
体式是乐府诗的五个重要构成要素(题名、本事、曲调、体式、风格)之一,因受内在音乐的制约,其形成和演变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一首乐府诗的重要标志。系统地考察乐府诗的体式,研究众多乐府诗体式的特点、功能及其形成原因,不仅是乐府学的...
关键词:乐府诗 语体 结构 句度 声律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实践与展望被引量:5
《高等农业教育》2015年第7期53-55,共3页王华 周仕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教改课题: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是服务、创造、开放、平等。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参与式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和六个环节,它们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反馈回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参与式教学将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参与式教学 学习范式 
从《秦风·终南》看关中地区的梅与楠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14年第3期275-277,共3页周仕慧 
2013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关中<诗经>农耕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3H054)
本文主要论述《诗经·秦风·终南》中梅楠之争,通过梅、楠二字形义辨析、诗经时代陕西关中地区的梅与楠的种植情况以及《终南》篇中"有条有梅"的比兴所指,认为诗中的"梅"是指楠木之"鉾"而并非后代所说的酸果之"梅"。
关键词:终南 关中   
《秦风·终南》中的梅、楠之争
《文史知识》2013年第12期55-58,共4页周仕慧 夏铭 
2013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关中《诗经》农耕文化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3H054)
《秦风·终南》中写:“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有人认为“梅”指的就是蔷薇科杏属中的“梅”;有人认为“梅”是楠木,它跟《召南·摞有梅》中的“梅”并非一物;还有人认为它与《召南·汝坟》中的“枚”是一致的。宋代诗人李龙高《郑...
关键词: 宋代诗人 《郑笺》 蔷薇科 召南 东都 
论乐府诗中的套语被引量:1
《乐府学》2013年第1期219-235,共17页周仕慧 
乐府诗作为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的文本留存,其语言形式与歌舞表演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固定的套语。这些套语有的是出自演员与观众互动的需要,有的是出于表现方便的需要,有的音乐结构的留存,包含着大量的表演信息。只...
关键词:乐府诗 套语 体式 歌诗表演 
论乐府诗的对唱体式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12年第10期61-67,共7页周仕慧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和市教委重点项目"乐府诗构成要素研究"(批准号:Z200710028009)阶段性成果
本文集中谈"对唱"这一乐府表演形式对乐府诗文本形式的影响,分析"对唱体"这一乐府诗重要的体式特征。体式是乐府诗的构成要素,是乐府诗独特的体裁特征,它的形成自然要受到其音乐表演形式的影响。文章从乐府诗对唱体的实际存在、对唱在...
关键词:乐府诗 对唱 体式 文本形式 表演形式 构成要素 体裁特征 诗歌创作 
论乐府诗的可歌性对永明新体诗创作的影响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6期68-70,共3页周仕慧 
乐府诗作为入乐歌诗,在声律上有着自己明显的特性。本文通过论述萧齐永明以后迄于初唐乐府诗的可歌性,阐明新体诗是从乐府歌词里得来了声调与训练,在唐代律体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大量入乐歌诗的创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乐府诗 永明体 声律 入乐 
论乐府歌诗创作在近体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1期81-83,共3页周仕慧 
本文考察了从南齐永明年间到初唐乐府诗在句数、声律、对句等方面逐渐走向了格律化的过程,指出近体诗的形成和完善,主要是在诗人乐府歌诗创作中完成的,乐府歌诗创作对近体诗的完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乐府诗 格律化 入乐歌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