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学

作品数:14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石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小学语文教材典故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江学术》《中国文字研究》《广西社会科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字种综合数据调查统计分析
《中国文字研究》2023年第1期195-203,共9页徐志学 袁祎嘉 刘刊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常用字构成分类认知”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FYYB02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小学教材语言使用规范研究”成果之一;三峡大学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选读》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主要调查统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字种的字频、笔画和复现字等方面综合数据,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汉字认知习得干扰因素,探讨编制完整的、符合认知规律的小学各年级汉字认知习得测查表,提供汉字认知习得标准化工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字频 笔画 复现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表》重复字、多音字调查
《中国文字研究》2022年第1期187-194,共8页徐志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常用字构成分类认知”(项目编号:20FYYB022)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调查统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表》重复字、多音字的综合数据,辨析重复字类型,深入分析多音字之间的多重关联,多角度揭示和呈现小学语文教材多音字的综合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重复字 多音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用字调查统计分析被引量:1
《中国文字研究》2021年第2期191-200,共10页徐志学 杨志君 吕晨雨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常用字构成分类认知”(编号:20FYYB022)成果之一
本文主要调查统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字量、字种、字频和笔画的综合数据,深入分析阅读量、复现字种、字量字种比、频次分布、笔画分布之间的多重关联,多角度揭示、呈现小学语文教材用字的综合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字量 字种 字频 笔画 
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简繁、繁简非对称现象分析被引量:1
《三峡论坛》2018年第5期48-55,共8页徐志学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湖北石刻文献数字化研究"(18D021)
《简化字总表》(1986)简化字和繁体字形音义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全面梳理第一表368组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形音义关系,有助于辨析繁体字和简化字互相转换的条件差异,为建立科学规范的繁简、简繁转换模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简化字 繁体字 互相转换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词语札记
《中国文字研究》2016年第2期130-135,共6页徐志学 刘爽 
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引《周易》用典研究”(项目号:8000607)成果之一
本文主要考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中“薦居”、“荐居”、“杻阳铣照”、“春阴玉颖”、“人里”、“郑里”、“北里”、“若人”、“左避”、“槐里”、“周里”、“半体”等语辞的来源或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石刻 词语札记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x里”考辨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65-68,共4页徐志学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引<周易>用典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里"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多为双名,单字"里"名一般有特定文化内涵。我们调查同期石刻中单字"里"名,共有五十九个。其中二十六个辞书未收;四个释义有阙;二十一个并非基层行政单位。本文主要辨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石刻 “里” 
“役夫”、“工役”、“工夫”释义考梳
《三峡论坛》2015年第2期37-41,共5页徐志学 
从"役"、"夫"、"工"的语素义、构词理据、文化内涵等方面考辨"役夫"、"工役"、"工夫"的释义,梳理"工夫"引申义的发展脉络。"役夫"指服劳役的成年男子;"工役"指统治者征发工匠等服役;"工夫"较早指成年男子工匠,或指服役的工匠。"工夫"可...
关键词:役夫 工役 工夫 释义 考辨 梳理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引《文言》形成用典形式梳理
《三峡论坛》2014年第4期134-139,共6页徐志学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形式的意义研究"(2012Q027)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引《周易》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用典形式,其中有很多不见于《汉语大词典》。梳理石刻引《文言》形成的用典形式,阐释其中不见于《汉语大词典》的用典形式的意义,辨析《汉语大词典》用典形式在石刻中的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石刻 用典形式 《文言》 
石刻用典形式变体的构成方式、特点和形成原因
《中国文字研究》2014年第1期167-176,共10页徐志学 
在石刻语料里,再加工已有用典形式形成了石刻用典形式变体。一般来说,石刻用典形式变体在早期形成的时候主要是直接从典故中提炼;有了可资加工的用典形式以后,便以再加工已有用典形式为主。本文主要探讨石刻用典形式变体的构成方式、特...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石刻用典形式变体 构成方式 形成原因 
《汉语典故大辞典》基于石刻语料的义项补充及释义、来源商榷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84-89,共6页徐志学 
基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语料的分析调研,从义项补充及释义、来源商榷三个方面,对《汉语典故大辞典》的若干词条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关键词:《汉语典故大辞典》 石刻 典故词 释义 来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