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生

作品数:49被引量:31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菜用大豆大豆气候变化蔗糖光合碳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大豆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土壤通报》《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田土壤酸化:原理、危害及缓解措施
《土壤与作物》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苏亚飞 包文彬 李彦生 于镇华 刘晓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D1500803).
土壤酸化是农田土壤退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影响作物生产。自然条件下,土壤酸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酸沉降,尤其是化肥过量施用和不合理耕作等因素,农田土壤酸化趋势正在加速。本文阐述了造成土壤酸化的基本原理,综...
关键词:土壤酸化 酸化危害 缓解措施 作物生产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玉米农田黑土碳库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2024年第4期428-438,共11页司马鑫琪 李彦生 于镇华 刘俊杰 顾海东 刘居东 王光华 吴俊江 苗淑杰 乔云发 金剑 
中国科学院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131323KYSB20210004);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XDA2802020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ZD2021D001).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田黑土碳库和相关微生物组特征的影响,本文以东北春玉米连作的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开顶式气候室(OTC)模拟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利用土壤物理分级技术将土壤有机碳(SOC)分组为颗粒(POC)和矿质结合有...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气候变化 土壤颗粒态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微生物群落 
钾高效型菜用大豆氮磷利用分配对低钾的响应
《土壤与作物》2024年第4期512-522,共11页王垚 吕艳超 王聪 肖长文 李彦生 刘长锴 张秋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20110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2207399);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20234000297).
钾高效型菜用大豆对钾(K)素及干物质的利用分配效率更高,但此过程中氮(N)、磷(P)元素在植株中如何分配利用并不清楚。为探究低钾条件下菜用大豆N、P元素的积累和分配是否因K效率类型不同而呈现差异,本研究以不同钾效率类型菜用大豆为研...
关键词:菜用大豆 钾高效 氮磷钾 营养器官 籽粒 
新根瘤菌属模式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土壤与作物》2024年第3期359-370,共12页龙永 李彦生 韩庆庆 毛梦凡 高利正 于镇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21YFD1500400).
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隶属于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目前有效发布了8个种。为了探究该属下不同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分子机理和遗传特征,本文采用Prodigal等软件对这8个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
关键词:新根瘤菌属 模式菌株 全基因组序列 比较基因组分析 
长期施肥改变玉米大豆轮作/连作黑土农田酸化速率和酸中和容量被引量:2
《土壤》2024年第4期750-759,共10页徐影 李彦生 刘晓冰 金剑 于镇华 
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项目(131323KYSB20210004)资助。
为探明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黑土酸化指标的影响及酸缓冲机制,依托东北旱田黑土肥力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大豆连作(CS)、玉米连作(CC)以及玉米大豆轮作下玉米施化肥-大豆施化肥(C_(CF)S_(CF))、玉米施化肥+秸秆还田-大豆不施化肥...
关键词:黑土 土壤酸化速率 酸滴定曲线 土壤酸中和容量 
土壤酸化成因及其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作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土壤通报》2024年第2期562-572,共11页徐影 于镇华 李彦生 包文彬 张春雨 刘晓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500700);世界黑土联合会项目(ANSO-PA-2020-1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19233)资助。
自然土壤酸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农田土壤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一过程,从而给农田土壤-微生物-作物系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论文从大气酸沉降、施肥和管理方式、种植作物以及作物移除四个方面介绍了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酸沉降 作物 土壤肥力 土壤缓冲容量 土壤修复 
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磷吸收及根际磷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土壤与作物》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郭丽丽 李彦生 于镇华 王光华 刘晓冰 张锦源 吴俊江 王国兵 金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ZD2021D001);河南省科学院科研启动项目(23180103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8020201);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项目(220610196).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
关键词:气候变化 有机质含量 磷组分 磷酸酶活性 磷转化功能基因 
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玉米科学》2024年第1期130-140,共11页包文彬 王春雨 谢志煌 李彦生 张兴义 刘晓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侵蚀退化农田生态生产功能重建机制和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2021YFD1500803)。
利用典型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定位试验,设5个处理,即不施肥(NoF)、玉米连作正常施用化肥(LZ)、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CF)、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15000 kg/hm^(2)有机肥(CF+15T)和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30000 kg/hm^(2)...
关键词:玉米 玉米-大豆轮作 增施有机肥 营养品质 
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玉米生物量及根际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4
《土壤与作物》2022年第3期248-260,共13页郭丽丽 房蕊 李彦生 于镇华 王光华 刘晓冰 刘俊杰 刘居东 金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ZD2021D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300)。
在农业系统中,作物通过刺激根系生长和调节根际生化特征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磷(P)以满足产量增长需求,根际有效磷的吸收势必影响土壤磷转化。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制的影响鲜有研究。...
关键词:气候变化 磷组分 磷酸酶活性 磷转化功能基因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旱田黑土nirK和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黑土保护建议被引量:4
《自然资源学报》2022年第9期2306-2318,共13页喻江 李彦生 谢志煌 高志颖 刘晓冰 于镇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1YFD150040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19233);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9DS103)。
反硝化过程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土壤氮肥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紧密相关。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旱田黑土nirK型和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NO排放的关系,证实黑土中nirK型比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丰富,且...
关键词:有机肥 反硝化作用 微生物多样性 N_(2)O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