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霞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语言唐代诗人古代文学研究唐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求索》《山西档案》《文学教育(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代诗画论中“逸”的内涵考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43-46,共4页梁晓霞 
唐代以来,"逸"在当时的诗论和画论中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此时,或单用一"逸"字,或用俊逸、艳逸、高逸等合体范畴,或沿用逸方、逸势、逸笔、逸气等与逸相关的名词和概念。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唐人诗画论中的"逸"具有如下内涵:即不循常规...
关键词: 诗论 画论 唐代 
如何突破应用文写作中的语言难关
《文学教育(中)》2014年第6期138-139,共2页梁晓霞 
在应用文写作中,写作模式和写作要领的掌握相对比较容易,而如何遣词造句则是难点。通过相关文例,我们发现,应用文写作中的语言运用应在把握具体文体的独特风格和立足具体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个人的风格。
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 语言 
论中晚唐文人的赋闲赏艺与诗歌创作
《求索》2013年第9期132-134,共3页梁晓霞 朱易安 
中晚唐以来,寄赠酬答之作显著增加。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发现,艺赏业已成为许多诗人日常生活之重要部分,赋闲赏艺已起着填补诗人空闲生活和疗治其日常孤独之功用。事实上,任何一种艺术现象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和具体的文化机缘。...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 中晚唐史 赋闲赏艺 诗歌创作 
唐代诗人的“凌烟阁”情结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68-70,共3页梁晓霞 
"凌烟阁"本是唐代帝王图绘功臣的一个地方,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功名和荣誉的象征,成了他们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通过这一情结的梳理,我们见证了唐代诗人走向功名又走出功名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在唐代诗人对"凌烟阁"的向往中...
关键词:唐代 凌烟阁 情结 
画屏之喻:中晚唐诗人在写景方式上的新变及其意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12-114,共3页梁晓霞 
唐代屏风画的增加和诗人对屏风画的关注使"画屏"最终成为诗歌中的一个常用喻象,尤其是到了中晚唐。中晚唐诗人以画屏为喻的写景方式不仅有渲染风景之美的作用,而且能唤起诗人对具体屏风画的某种回忆或想象,从而使诗人获得感官在现实层...
关键词:画屏 写景方式 新变 意义 
唐代诗人与画家的诗画互动及其意义被引量:2
《山西档案》2012年第5期86-90,共5页梁晓霞 
唐代诗人与画家的交往通常伴随着彼此艺术作品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大致表现为诗画相求、诗画相赠、诗画同行和诗画展演四种情形。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诗人和画家彼此的诗情和画兴,从而促进诗歌与绘画各自的发展与传播;更重要的是,这...
关键词:诗歌 绘画 互动 意义 
江淹诗歌的语言风格考察被引量:2
《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第8期11-13,共3页梁晓霞 
江淹的诗歌创作介于元嘉古体和永明新体之间,因此江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兼具着"元嘉体"和"永明体"之长而又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江淹诗歌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缤纷的色彩,二是或雄健或温婉的气势和节奏,三是古奥中兼流利...
关键词:江淹 诗歌 语言 风格 
江淹山水诗的结构特色及其意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75-77,共3页梁晓霞 
江淹的山水诗多用“望”字统领,以便于描写远望之景,亦有助于抒发悲哀之情。这种以“望”字领起全诗的结构特色对谢灵运事—景—理的结构模式是一种突破,同时也有利于山水诗向情景交融的方向过渡。江淹山水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
关键词:江淹 山水诗 结构 意义 
语言,人类的骄傲
《语文月刊》2004年第7期78-79,共2页梁晓霞 
关键词:广东卷 2004年 高考 语文 学生作文 评析 散文 
谈文化学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
《运城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42-44,共3页梁晓霞 
文化学方法是古代文学研究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于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 ,前辈大师有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 ,当代学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可以预言 ,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古代文学研究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为这是由这种方法之于古代文学...
关键词:文化学方法 古代文学研究 重要性 优越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