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荣阳

作品数:14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甲戏闽台戏神元帅农村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道教》《宗教学研究》《东南学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助”制度背景下研究生社团管理研究被引量:1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24-27,共4页董海军 潘荣阳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三助’背景下研究生社团管理研究"(YJSCXY20160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同研究"(2016MZXY11)
研究助理、教学助理、管理助理"三助"制度的推广让研究生思想和生活发生变化,影响了研究生社团运行和管理者的管理模式。随着"三助"制度的完善,研究生社团的活动主体素质得到提升,明确了社团的权责,将"三助"制度融入研究生社团建设与管...
关键词:“三助”制度 研究生社团 人才培养 
高甲戏与闽台社会变迁被引量:2
《东南学术》2013年第3期219-225,共7页潘荣阳 
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基金(项目编号:07CB59);第50批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1M5013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批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2T50730)
高甲戏兴起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和变迁之际,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台湾和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闽台高甲戏吸收了梨园戏、南音和京剧等民间曲艺的优秀表演艺术,剧种个性日益彰显。民国期间,高甲戏在东...
关键词:高甲戏 闽南 台湾地区 东南亚 
区域社会文化研究的新探索——吴巍巍《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福建社会文化》评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2期109-110,共2页潘荣阳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吴巍巍博士的新著《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福建社会文化》一书,于2011年10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新视角和新方法来重新审视和解读福建社会文化的著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福建师范大学 西方传教士 社会文化 文化研究 区域社会 晚清 海洋出版社 评介 
论闽台高甲戏与道教
《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4期39-48,共10页潘荣阳 
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课题<高甲戏与近世闽台社会>(07CB59);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10A05)经费;第50批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2011M501336)
明清以来,闽台民间戏曲活动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高甲戏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剧种。首先,高甲戏的演出习俗处处充斥着民间道教的信仰文化。其次,道教神仙、法器和场所构成了高甲戏表演艺术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第三,以闽南语为独特表征的高甲戏...
关键词:闽南 台湾地区 高甲戏 道教 
社会变迁与近世台湾戏神雷海青信仰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97-101,共5页潘荣阳 黄洁琼 
2007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甲戏与近世闽台社会>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CB59)
明清之际台湾移民社会形成过程中,各种戏剧纷纷传入台湾。雷海青作为戏神信仰的习俗随之出现。日据时期,台湾的社会变迁使戏神信仰被泛化为民间的一般神祗。光复后五十多年里,闽台戏神信仰活动交流不断频繁,其信仰现象颇受学界关注。文...
关键词:台湾地区 社会变迁 戏神 雷海青 
台湾戏神雷海青信仰研究被引量: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51-157,共7页潘荣阳 
潘荣阳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甲戏与闽台近世社会>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CB59)
明清以来,在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各种戏剧纷纷传入台湾。雷海青成为了台湾的主要戏神。雷海青信仰反映了台湾民间戏曲的渊源流派及民众的信仰习俗,具有行业性、混杂性和虚构附会性等特点。雷海青的个人德行和民众的生活需要造就...
关键词:台湾地区 戏神 雷海青 
论社区历史课程资源构成——以福建南安农村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潘荣阳 
农村普通高中所处的社区,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知识资源等,对这些资源的认识是顺利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保证。以福建南安为例,对上述三种农村社区历史课程资源作简要分类。
关键词:农村 社区 历史课程资源 福建南安 
论民国时期东南亚的高甲戏演出热潮被引量:4
《福建艺术》2009年第2期33-34,共2页潘荣阳 郑小洁 
明清以来。闽南移民东南亚不断增多,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前后,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开始出现高甲戏演出。直至20世纪40年代日军侵略东南亚,其演出市场日渐衰落,时间长达100年之久,这在中国戏剧上是罕见的。其中,民...
关键词:演出市场 民国时期 东南亚 高甲戏 华侨华人社会 鸦片战争前 社会形成 40年代 
论社区历史课程资源构成——以福建南安农村为例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4期55-60,共6页潘荣阳 
农村普通高中所处的社区,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知识资源等,对这些资源的认识是顺利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保证。以福建南安为例,对上述三种农村社区历史课程资源作简要分类。
关键词:农村 社区 历史课程资源 福建南安 
浅析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大刀会活动的社会功能
《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56-58,共3页王秀惠 潘荣阳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大刀会的组织活动遍及全省各地。着重叙述并分析了福建大刀会活动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福建 大刀会 活动 社会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