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华

作品数:7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人民出版社更多>>
发文主题:荆公新学苏辙新学蜀学《郡斋读书志》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夏研究》《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孔子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司马温公对荆公新学的批判被引量:1
《西夏研究》2010年第3期114-122,共9页王书华 
王安石与司马光均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比较而言,王安石的贡献主要在经学和文学领域;而司马光的贡献主要在经学和史学领域。长期以来,司马光的史学成就掩盖了其经学成就。实际上,司马光在...
关键词:司马光 王安石 新学 学术批判 
荆公新学著述考辨
《宋史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519-538,共20页王书华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作为政治家,王安石领导了北宋中期的变法运动,史称"熙宁变法";作为文学家,王安石推动了北宋中期的古文运动,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思想家,王安石创立了新的儒家学派,史称"荆公新学"...
关键词:荆公新学 王文公文集 熙宁 三经新义 《郡斋读书志》 同修撰 王荆公 杨倩描 北宋中期 王安国 
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被引量:4
《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29-35,共7页王书华 
苏氏蜀学是由三苏父子创立的儒学派别,它与荆公新学、二程洛学相对立,是北宋中期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潮流的产物。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是以儒为宗、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援诸子以入儒。它的最大的学术特点是驳杂。
关键词: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被引量: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5-10,共6页王书华 
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学术专制及其流入佛老上。
关键词: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之考辨被引量:3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第10期151-155,共5页王书华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历来为千年来的学术公案。或以为王安石尊《春秋》,故无“断烂朝报”之说;或以为王安石贬《春秋》,而有“断烂朝报”之说。笔者认为,王安石是轻视《春秋》的,且也说过《春秋》为“断烂朝报”之类的话,...
关键词:王安石 春秋 断烂朝报 《春秋》 考辨 封建士大夫 变法思想 孔子 
二程对荆公新学的批判被引量:3
《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64-72,共9页王书华 
北宋中叶 ,伴随着熙宁新政而起的是元旧学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而对新学首先发难的是程颢、程颐兄弟。程氏兄弟对荆公新学总体上是否定的 ,但并不排除在某些方面对荆公新学有所肯定。其否定集中表现在认为荆公新学不知“道” ,不合“义...
关键词:程颢 程颐 荆公新学  
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中国编辑》2004年第3期38-43,共6页郝建国 邵敏 吴兰萍 刘久平 王书华 梁昌 白世维 李朝晖 张辉 
首先对各位荣获中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表示祝贺。大家都活跃在编辑出版工作第一线,编辑工作做得非常优秀。以前,只要做好自己的案头工作就是好编辑,现在对编辑概念的界定已经和传统的编辑概念不一样了。
关键词:编辑工作 图书出版 市场化 学习意识 策划意识 复合型人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