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民

作品数:19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天文馆更多>>
发文主题:候气天文学史岩画星象将军崖岩画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技术语》《文史知识》《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技史家之绝唱,继往开来之丰碑--评《席泽宗文集》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2年第3期383-397,共15页王玉民 
当代著名科技史家席泽宗(1927—2008)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3年了,集席先生一生著作的汇编《席泽宗文集》(6卷本,以下简称《文集》,图1)终于在2021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席先生毕生的科研成就和学术贡献,这...
关键词:席泽宗 科学史 《文集》 科研成就 钱宝琮 学术贡献 史家之绝唱 研究成果 
阐发民族历象 踏遍华夏深山——评《陈久金天文学史自选集》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1年第4期518-524,共7页王玉民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陈久金天文学史自选集》(以下简称《自选集》)(图1),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史家陈久金先生积60余年在天文学史、科学史领域辛勤耕耘的硕果集成,覆盖了陈先生研究的方方面面。由于版面的限制,这部自选集只能是精选陈先...
关键词:天文学史 科学史 自选集 陈久金 治学精神 卓越贡献 
“浑天仪”考被引量:1
《中国科技术语》2015年第3期39-42,共4页王玉民 
对"浑天仪"一词的历史渊源,以及"浑象""浑仪"两种仪器的取名做了较为详尽的考证,试图理清"浑天仪"一词在历史上使用与演变的线索。并比较和分析了现代部分辞书中"浑天仪"条目的解释,按学术界和日常使用现状对"浑天仪"一词的界定提出见解。
关键词:浑天仪 浑天说 浑象 浑仪 
宋元明时期司天机构的候气工作与候气观念的兴衰被引量:1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年第2期170-181,共12页王玉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候气"理论;实验与传播研究>
候气实验和候气观念到了宋元明阶段,出现重大演变。虽然曾有过郭守敬等人的研究和尝试,官方的十二律管缇室候气实验在宋元基本在停止状态。明代,官方的候气实验变为八管候气,目的是预测八方农作物丰歉,与早期的实验有显著差别。南宋时,...
关键词:天文学史 候气 候气室 瞿九思 朱载堉 
观象占卜 昭示天命——“天人合一”观念下的中国古代天文星占学
《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17-27,共11页王玉民 
一提到“星占”,很多人脑海中马上会冒出两个字:“迷信”,随后还有两个字:“骗术”。实际上,星占学在中国古代,是一门极为复杂的“精密科学”,它与古代政治结构、国家管理系统、军国大事牢牢绑在一起,形成古代“天文”的主干。不但普...
关键词:“天人合一”观 星占 古代 天文 中国 占卜 天命 高级知识分子 
冬至圭表测影新探被引量:6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年第4期453-459,共7页王玉民 
对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冬至圭表测影传统的确立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模拟观测资料发现,与早期测量夏至影长相比,历史上以冬至圭表影长为基准的测量回归年长度方法是一种误差更大的、倒退的技术。
关键词:圭表 冬至 半影 景符 误差 
中国古代历法推算中的误差思想空缺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396-409,共14页王玉民 
以现代误差和近似计算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误差思想空缺做初步的梳理和探讨。从对分数的使用、神秘数的使用以及上元的设立等特点,论证中历是一种追求把握完美天行的探索活动的结果。论证了中历一直缺少对观测精度、模型精度、...
关键词:误差 近似 精度 中历 授时历 
现代星座汉译名的由来与演变被引量:1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37-51,共15页王玉民 
早在8世纪左右,黄道十二星座的概念就传入中国,从明代起,西方近现代星座体系陆续传入中国。近几百年来,西方星座的汉语译名从初步使用、改变到最后定名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论文为理清这一现象的历史脉络,在查找、核对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
关键词:星座 星官 汉译 演变 
明清月晷星晷结构考被引量:3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年第3期271-292,共22页王玉民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典志.天文历法志(项目编号:200410120203001)
在搜集尽可能完备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实物信息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梳理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为主线,辅以复制模型和模拟观测等手段,对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和用法做一全面的分析考证,对晷盘上各种刻度的划分、起始位置、...
关键词:月晷 星晷 结构 早型 晚型 复制 
中国古代恒星亮度及其变化记录之研究被引量:1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第4期437-453,共17页王玉民 
在对古代典籍中关于恒星亮度、亮变记载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对恒星亮度梯度记录作了详细的分析,证明中国古代也有类似6等级的亮度分级方法;对古代所有提到"消失"光变描述的星官,作了现代变星的对比证认,证明这些记载描述的都是大气消光现...
关键词:亮度 星等 光变 变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