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绍君

作品数:110被引量:9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画画家山水画笔墨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拍卖》《文史杂志》《收藏界》《今日中国》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田黎明的绘画艺术
《人民周刊》2024年第19期86-87,共2页郎绍君 
田黎明的画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好评,是因为他的画有自己的创意;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风格没有变质,仍然是中国画,而有的人的画虽有新意,却未必是中国画。说田黎明的画是中国画,主要有以下依据:首先,他的绘画风格基本上是从传统的“没骨”来的...
关键词:田黎明 没骨法 绘画风格 绘画艺术 中国画 意象化 
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格局变迁的再认识
《人民周刊》2024年第15期87-90,共4页郎绍君 
伴随着20世纪通俗大众艺术的兴起和独盛,中国精英艺术失落了。精英艺术乃至精英文化的失落使中国文化艺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期里走入低谷,丧失活力和创造力。对这个现实没有深刻的反省,将大大有碍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而当前最...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化 精英艺术 精英文化 中国文化艺术 丧失活力 大众艺术 创造力 格局变迁 
《王先生》到《天堂记》漫画大家叶浅予
《艺术品鉴》2023年第9期32-39,共8页郎绍君 
一个天才漫画家的出现,叶浅予是以长篇故事漫画《王先生》成名的。王先生单名一个“盛”字,20世纪前期的上海市民,瘦长条、尖鼻子、两撇胡子,长袍马褂,太阳帽,像个半土半洋的乡下财主。他有个矮胖的太太,有个爱打扮的女儿,还有个朋友小...
关键词:叶浅予 王先生 20世纪前期 趋炎附势 上海市民 鼻子 
“去遮蔽”与“史中见论”——郎绍君研究员访谈录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23年第1期104-111,共8页杭春晓 郎绍君 
一、人生际遇与个体感知杭春晓郎老师,您出身在一个怎样的家庭?又是如何走到了美术史研究领域的?郎绍君我们家是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在我儿时就已经衰败,但依然有些名气。那时候,逢年过节,郎家胡同里都要挂上吊挂。吊挂就是横挂在胡同...
关键词:美术史研究 人生际遇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郎绍君 地主家庭 戏曲故事 
画坛俊杰——唐云及其艺术
《中华书画家》2022年第8期26-32,I0001,I0002,1,F0003,F0004,共12页郎绍君 
一、高雅可嘉之人了解一个艺术家,首先要了解他这个人。关于唐云,傅雷有四个字的评价:"高雅可嘉。"傅雷是唐云的邻居、朋友,又是一个兼通中西、直谅而严谨的学者,他的评语可信、可解读。唐云是怎样的"高雅可嘉"呢?首先,他性格豪爽、心...
关键词:心胸开阔 性格豪爽 傅雷 八十年 
读周茂生的美术文集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57-59,共3页郎绍君 
茂生是我在天津美院史论班的同学,毕业时一同留校。他性情温厚,思维缜密,长于诗文写作,喜好演戏、摄影,可谓外拙内秀。1963年院校调整,先后把他调至《河北美术》杂志社、河北美术出版社,中间又有三年参加农村工作。总之,离开了所热爱的...
关键词:天津美术学院 双肩挑 美术史论 我们这代人 院校调整 四十不惑 天津美院 三十而立 
暮云回首——美术史论家郎绍君先生口述
《传记文学》2021年第3期128-138,共11页郎绍君(口述) 林夏瀚(整理) 
乡村童年我生于1939年,家在河北定州最南边的邢邑镇。定州是个古城,古称"中山"。唐代这里曾出过一位名画家,叫郎余令。定州有建于唐代的开元寺塔,是现存中国最高的砖塔。宋代苏轼曾贬官定州知州,宋代五大官窑之一的定窑,也在这里。
关键词:开元寺塔 美术史论家 定州 宋代苏轼 官窑 郎绍君 
《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辑评
《中国书画》2020年第7期123-123,共1页郎绍君 何怀硕 万新华 
傅抱石研究,已有不少优秀成果,但对于贯穿他一生的诸多人物故实画,还缺少全面和深度的关注。傅抱石对中国古典文化、古典人物有特殊的亲和力和表现激情,能够赋予笔下人物高古的形象、深幽的境界和寓意。做此项研究,需有较好的历史根底...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化 傅抱石 理解力 文学修养 故实 亲和力 优秀成果 
问题意识与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美术史研究及其他
《中国书画》2020年第4期4-9,共6页郎绍君 
一、论文选题写论文首先要选题,选"生"题还是选"熟"题?每个人对美术史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美术现象都有相对熟悉与陌生的区域划分。比如,研究近现代美术史的相对熟悉近现代美术,研究艺术市场的则对市场更为熟悉,非本专业的学生可能...
关键词:美术史研究 近现代美术 论文选题 论文写作 美术现象 区域划分 学术规范 
追求大目标 林若熹和他的画被引量:1
《中国拍卖》2018年第8期82-87,82-84,共6页郎绍君 
林若熹在1993年的北京个展,我还记忆犹新。那时他毕业不久,是广州美院最年轻的国画教员。所展出的工笔花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岭南自然的美,也领略到了林若熹驾驭构图和色彩的能力。10年后,我在广州再次见到林若熹的时候,他已...
关键词:林若 工笔花鸟 博士学位 暨南大学 广州 近距离 副教授 文艺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