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非

作品数:47被引量:52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治理习惯法村规民约民事习惯民法典编纂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人民法治》《中国图书评论》《厦门大学法律评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城市习惯法研究的都市人类学进路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2期147-148,共2页陈寒非 
城市习惯法指的是城市共同体内部形成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和惯例,其与特定的地域、社区、职业群体或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城市主体在特定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城市习惯法调整范围较为广泛。
关键词:习惯法 职业群体 都市人类学 行为准则 城市共同体 当代城市 行为模式 非正式 
当代中国城市习惯法研究:论题与方法被引量:1
《法商研究》2024年第5期119-134,共16页陈寒非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FXC017)。
作为一种内生型社会治理规范,习惯法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习惯法研究应从时间、空间和内容3个层面深化拓展,特别是要聚焦于当代中国城市习惯法。中国城市化的乡村特质决定了城市治理呈现...
关键词:城市治理 城市习惯法 习惯法类型 城市社会学 都市人类学 
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新乡贤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性建构——基于皖西华县“能人回归工程”的个案研究
《民间法》2024年第3期222-236,共15页陈寒非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北京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优化研究”(编号:22FXC017)
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人才支撑,对乡村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由于新乡贤治村存在偏离乡村治理目标的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对其进行培育和监管。皖西华县与新乡贤签订的《“能人回归工程”协议》属于公私合作模式下...
关键词:新乡贤 能人回归工程 不完全契约 多元激励 责任约束 
税收共治格局下“法税”协作的实践形态与优化路径被引量:2
《税务研究》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陈寒非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北京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2FXC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法税”协作是法院与税务机关合作的主要形式,体现了税收共治的跨界治理逻辑,遵循管辖权协作进路实现税收治理功能的双向拓展。一方面,法院以裁判功能为基础,拓展出税收治理功能;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基础,拓展出司法治理功...
关键词:税收共治 “法税”协作 涉税纠纷 诉源治理 税收征管 
“黄宗羲定律”与税收立法权纵向配置的法治化展开被引量:1
《法学家》2024年第2期1-13,191,共14页陈寒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中国政法体制演进的经验与模式研究”(22JZD014)的阶段性成果。
“黄宗羲定律”主要被用于描述并税式改革引发的“杂派丛生并税改革杂派丛生”周期性循环,其本质上是国家治理中的央地关系问题,具体表征为税权配置的“干枝之争”。在中央集权型的税收立法模式下,税收行政立法占据主导性地位,地方并没...
关键词:黄宗羲定律 税收立法权 央地关系 法治化 “两个积极性”原则 
能动司法背景下城区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逻辑与进路——以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的“花乡做法”为中心被引量:1
《现代法学》2024年第2期40-55,共16页陈寒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研究”(23ZDA080)。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的“花乡做法”表明,诉源治理是当前城区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诉源治理基本上覆盖了纠纷发生前后全过程,纠纷发生前主要以风险预测为主,纠纷解决中则以工作指引、调解指导及裁判说理等方式为主,纠纷...
关键词:城区人民法庭 诉源治理 双重逻辑 合作治理 
试验性法治:暂行立法的游击战逻辑被引量:4
《清华法学》2023年第5期41-58,共18页陈寒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研究”(23ZDA080)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立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暂行法,其在施行时间、表现形式、实际效力及转化机制等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如何理解这一广泛存在且内在矛盾的立法现象,并在反思其试验性法治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当前中国法治建...
关键词:暂行立法 游击战逻辑 试验性法治 现代法治 
再造传统:反思戏剧与法的主体性
《人大法律评论》2022年第2期94-122,共29页陈寒非 
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北京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2FXC017)的阶段性成果。
从郭宝昌、陶庆梅的《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一书切入,讨论京剧现代化及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思考传统再造及文化主体性问题.从戏剧美学符号表征冲突角度讨论京剧的国粹与国渣之争,指出可通过纯粹美学符号的"能指"来表达代表...
关键词:郭宝昌 传统 主体性 戏剧 京剧  
“送法进村”与基层治理能力的法治建构——基于皖西华县农村法律顾问制度运行实践的分析被引量:5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39-52,共14页陈寒非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主动治理中的多元参与机制研究”(22FXA002)的阶段性成果。
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旨在向基层提供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国家从人员构成、服务内容(主要职责)、介入渠道、经费支持、服务方式、工作留痕以及监督考核等方面对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规定。华县田野调查表明,当前...
关键词:公共法律服务 法律顾问 治理能力 法治建构 法权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分析与规制引导被引量:93
《清华法学》2020年第4期5-17,共13页陈寒非 高其才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乡贤治村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CFX006);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领军人才支持专项(W04)“变迁中的当代中国习惯法”(课题编号:2019THZWLJ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时代乡贤已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是当前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力量。应从德才兼备、情感纽带、建设乡村以及具备民主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层面界定新时代乡贤概念,以区别于传统乡贤、能人治村等村治形式。目前新乡贤来...
关键词:新乡贤 乡村治理 作用分析 规制引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