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

作品数:18被引量:9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形态榨菜废水城市设计乡村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开发研究》《上海艺术评论》《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四川环境》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建设厅科研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居住空间的新形态与新理论初探——以浙中义乌市某典型村落为例
《建筑学报》2024年第S2期35-39,共5页丁旭 李明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SH062)
基于乡村居民的居住意愿和景观偏好,借鉴“替代性住宅”等理论,针对浙中义乌地区特点提出“疏密有致”“联排合院式”的乡村住区新模式,以及在高开发强度下实现乡村住区新模式的策略及其技术思路。调查乡村居民认知中的新乡村(如亦城亦...
关键词:新乡村空间 居民意愿 景观偏好 解构主义 五要素框架 
从“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和若干城市设计案例谈新时期城市设计的创新性被引量:2
《城市发展研究》2023年第8期I0026-I0031,共6页丁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BSH062)。
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采用设计的手段解决相关的城乡空间问题,进而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与效能。面对着城市建设与治理上的诸多新情况与新要求,城市设计学科唯有通过系列的创新,适时实现转型才能真正实现“能用、管用、好用”。城市设计创新...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设计创新 城市设计有用性 
文化IP视域下我国乡村振兴特征与实现路径被引量:4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2年第5期9-16,共8页徐家玲 丁旭 沈国强 周梓怡 金雨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BSH062)。
通过文化IP打造乡村地域特征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文化复兴、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对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的4个不同乡村发展案例,从环境营造、文化复兴和产业升级三方面进行了重点解析,发现适...
关键词:文化IP 乡土文化 美学经济 乡村振兴 创意产业 
基于中观空间视角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模式研究被引量:11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年第6期765-772,共8页丁旭 
探究一种既留得住"乡愁",又能适应当代乡村居民实际生活需求与愿望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开展乡村中观空间系统研究,从"空间、实体与活动"这一反映村落空间肌理最本质的内容着手,上承宏观地理学,下启微观建筑学,实现乡村人...
关键词:乡村人居 自组织 设计控制 中观空间系统 曹宅 
多中心组团城市格局的规划应对——以台州市为例
《开发研究》2018年第3期21-25,共5页应巧艳 丁旭 
浙江省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常态'下台州市区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GHY03)资助
当越来越多的单中心城市陷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的时候,为了谋求城市和区域的均衡发展,欧美等国家率先提出了多中心空间布局的理念,多中心成为现代城市空间演变的共同趋势。在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中,运用...
关键词:多中心 空间结构 规划应对 台州市 
寻找乌托邦:“神”的故事--关于电影《皮绳上的魂》的讨论
《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第6期99-102,共4页王杰 徐玉明 彭斯羽 丁旭 周晓燕 连晨炜 王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阶段性成果
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2017年8月上映的电影《皮绳上的魂》(以下简称《皮绳》)改编自西藏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扎西达娃也是电影的编剧之一,所以,我们的讨论绕不开小说原著,尤其是《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电影涉及很...
关键词:扎西达娃 商业片 乌托邦 
基于生态、人文、发展导向的宜居空间塑造研究被引量:4
《建筑学报》2013年第S2期24-28,共5页丁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JY033)
不同发展阶段,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各不相同。注重经济发展与注重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宜居城镇发展的基本前提,强调空间环境与社会活动的互动,是实现宜居城镇的基本策略。文章以金华曹宅镇为例,分别从生态、人文、发展角度阐述了宜居空间...
关键词:宜居空间 生态基础设施 人文导向 曹宅镇 
和谐社会背景下居住空间分异控制与保障性住房分布模型建构被引量:2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年第4期475-482,488,共9页丁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CJY033)
居住空间分异控制的本质即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和谐社会理念强调"科学发展、效率优先与以人为本",落实在居住空间发展上也即提倡适度"规模分异",反映并符合不同阶层的居住意愿等.提出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理性保障...
关键词:和谐社会 居住空间分异 保障性住房 分布模型建构 杭州 
保障性住房适建性评价及其空间区位选择——以杭州为例被引量:25
《城市规划》2012年第9期70-76,共7页丁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空间区位分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编号:09CJY033)资助
通过对研究现状述评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的分析,发现不恰当的居住空间区位分布直接导致了保障性住房效用发挥的低下。区位选择的本质也即适建性评价。结合民意调查,发现保障性住房有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技巧性的评价路径设计,论文对...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空间区位 适建性评价 杭州 
城市规划的内涵及其城市规划教育被引量:7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第5期602-605,共4页丁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CJY033);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资助课题(08Z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01086)
城市规划的外延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然而城市规划作为满足城市社会之需求进行空间环境塑造(含土地利用)的本质内核却从未改变.城市规划教育应强调:"三位一体"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教育的阶段性与地方多样性;本科教育的模块化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 本质内核 三位一体 城市规划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