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超

作品数:11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方言合肥方言皖北方言元音方言声调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语言研究》《语文建设》《方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江苏高淳方言古奉微母的特殊音变被引量:4
《方言》2018年第3期287-291,共5页侯超 
高淳方言古奉母有[b f ]三种读音,古微母有[m b f ?]四种读音。晚近时期,古奉、微母发生了[v]>[b]的罕见音变,这种音变跟並母读[b]不同步,前者属自发音变,后者属语音存古。高淳方言咸山摄合口部分字[uan]>[ye]的音变导致非组声母[f]>[...
关键词:宣州吴语 高淳方言 奉微母 音变 
江苏高淳方言声调的格局及历史演变被引量:3
《语言研究》2016年第4期45-52,共8页侯超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石臼湖流域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2016M59158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方言自然口语有声基础语料库建设"(12&ZD177)
语音实验结果显示,高淳方言有7个单字调,呈阴高阳低的格局,全浊上归阳去、次浊上归阴平、次浊去归阴去,阳入已明显舒化。依据连读变调和方音比较构拟出高淳方言早期的8个声调。次浊声母字归阴调类的演变源于次浊音的"游离性"和调型的一...
关键词:高淳方言 声调 历史演变 
江苏高淳方言山咸摄一二等字的层次、分合及演变被引量:2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182-188,共7页侯超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158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77)
高淳方言谈寒韵锐音声母字与山删合流,读ie,属外源层次;钝音声母字读ei,属自源层次。覃韵及谈寒韵钝音声母字的早期形式为Y类音。谈寒韵锐音声母字晚期经历了E>ie的音变,覃韵及谈寒韵钝音声母字经历了Y>ei的音变,后者是新近发生的进行...
关键词:高淳方言 山咸摄 分合 演变 
皖北方言“非VP(不X)”的表意特点及隐现规律被引量:2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侯超 潘文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方言自然口语有声基础语料库建设"(12&ZD177)
皖北方言的"非VP(不X)"含六种基本形式,省略式"非VP"最为常用。该式可表示主观意愿(言者意愿和他人意愿)或主观推断(必要性推断和必然性推断)。式中"不X"的隐现受制于语义、语法化程度和所处的句法格式。
关键词:皖北 方言 非“VP(不X)” 
皖北中原官话“可”类问句的性质及归属被引量:5
《方言》2015年第4期324-333,共10页侯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自然口语有声基础语料库建设"(12&ZD177)的支持
皖北中原官话"可"类问句分为"可VP"问句和"可是VP"问句,前者是中性问,后者是偏向问。"可VP"属反复问,与普通话的"VP-neg-VP"和无标记中性"吗"问句双重对应。"可是VP"属是非问,与普通话的"是不是VP"和有标记偏向"吗"问句双重对应。汉语...
关键词:皖北 中原官话 “可”类问句 性质 归属 
方言与网络语言被引量:4
《语文建设》2013年第2期64-66,共3页侯超 
当今时代,网络正在成为语言创新的重要平台,网络上不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些网络语言跟方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关键词:网络语言 方言 语言创新 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够+A”格式研究被引量:3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92-96,共5页侯超 
"够+A"式可以再分为"够1+A"("够"为动词)和"够2+A"("够"为副词),这两种格式中的"A"有不同的限制条件,不同类型的形容词进入"够+A"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构含义。"够+A+的"形式上也可以再分为"够1+A+的"和"够2+A+的",两式中"的"的功能差异明...
关键词:现代汉语  够+A 
汉语词缀的功能与皖北方言的“子”尾被引量:16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77-182,共6页侯超 
汉语词缀的主要功能有五个:成词、转类、变义、增义、衍音,其中增义是指词缀的表达性功能,包括指小、增量、轻蔑(贬抑、厌恶)、喜爱(亲昵)、表敬、非正式化(口语化)等多个方面。皖北方言的"子"尾具有前四种功能,其增义功能包括"指小"、...
关键词:皖北方言 “子”尾 
芜湖方言声调调长实验研究被引量:1
《语文研究》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侯超 
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项目编号:03SJB740(08)的资助。
文章是关于芜湖方言单字调与双字调调长分布特征实验结果的报告。实验表明:单字调调长上声T3最长,入声T7最短(喉塞尾基本消失);单字调调长在双字组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双字组中,一般前字调长短于后字,双字组组合单念时属于后重型结构...
关键词:芜湖方言 单字调 双字调 调长 
合肥方言带擦元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72-177,共6页侯超 
摘要:高元音擦化是汉语方言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语音现象.我们以合肥方言舌尖元音[]为例.通过声学实验发现这类元音在语图上表现为高频乱纹、在声波信号上表现为无规则"毛刺";舌尖元音[]与不同声母组合州摩擦程度有别.表现为擦音段所...
关键词:合肥方言 带擦元音 实验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