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升

作品数:16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春秋时期汉字春秋文字用字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枣庄学院学报》《教育与职业》《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出土春秋文献材料中多字对应一音义现象的初步考察(之三)
《枣庄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31-44,共14页吴国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出土春秋文献语料库建设及语词汇编”(项目编号:18AYY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目前所见出土春秋文献材料中,通过字际和字词关系的考察,梳理出多字对应一音义现象的形容词{龢}{锽}{鎗}{永}{纯}{敏}等11个、数词{万}{三}2个、代词{吾}{台}{其}3个、介词{以}{在}{于}3个、连词{且}{用}2个、语气词{唯}{其}2个。这...
关键词:春秋时期 文字 词语 
春秋文字一字记多词现象的初步考察(之二)被引量:2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29-137,共9页吴国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出土春秋文献语料库建设及语词汇编”(18AYY016)阶段性成果
在所见出土春秋文字材料中,用法比较明确,记本词又兼用记派生词,且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用字存在调整变化的字有8例;未见本用,它用记录多词,且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用字存在调整变化的字有11例。通过考察可见,字词对应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既稳定传...
关键词:春秋时期 文字 字词关系 
春秋时期行用后世调整的记词用字现象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99-108,共10页吴国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11&ZD126)阶段成果
据出土文字材料,并参照后世文献,清理出春秋时期行用,后世换用字种或异构字形且线索比较明确的字例68个,其中换用分化字的8个,换用假借字的22个,换用异构字的38个。通过考察可见,汉字系统及其行用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春秋时期 用字 记词 
出土春秋文字中特殊书写现象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7-22,共6页吴国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11&ZD12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春秋金文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12BYY07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出土春秋文字材料中汉语字词关系研究"(12YJA740077)阶段性成果
据目前所见出土春秋文字材料考察,春秋时期汉字应用中存在合文、借字、增添饰旁饰笔、讹错、美饰等特殊的书写现象,其中有些传承自殷商西周,有些系该时期新出现,且在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春秋时期 汉字 书写 
运用多媒体网络优化汉字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4期156-157,共2页吴国升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自主招标项目"面向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普及文字学知识的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汉字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和扩充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 汉字学 教学 
春秋时期汉字新造字的测查分析被引量:3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吴国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研究"(立项号05AYY002;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主持)系列成果之一
在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中,共清理出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春秋时期新字创制比较活跃,但新造字在字种总量中的比例较西周时有所下降,反映出汉字系统逐步完善与稳定的历史趋势。新造字中表意类结构占3.86%,形声类结构占95.31%,表意...
关键词:春秋时期 汉字 新造字 
春秋文字字形区域性特征的初步考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89-93,共5页吴国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5AYY002)
春秋文字中,壴、竹、丮等25种字形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点。春秋文字大体上呈现出南方诸国、山东齐鲁诸国以及秦与中原诸国三大区域格局,战国文字的区域性格局在春秋时期已经初露端倪。
关键词:春秋 文字 区域性 
春秋文字发展演变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2期84-87,121,共5页吴国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研究"(05AYY002;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主持)
据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汉字系统进一步趋向完善和稳定,表意构件系统已比较成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表意类构形方式的功能趋向更加衰弱,形声构形方式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强。汉字字形演变存在省...
关键词:春秋 汉字 演变 
春秋文字字形讹变现象的考察分析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3期95-99,共5页吴国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研究"(立项号05AYY002)中期成果
据当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发生讹变且有明确线索的字例有宜、穆等25个,其中9个春秋时期即成为定型,7个成为后来形成定型字形的重要中间环节,另9个仅流行于一定时期或地域。讹变进一步增强了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同时也是导致《说...
关键词:春秋时期 汉字 讹变 
金文“塍”字辨析——兼说西周春秋“土”、“士”两字的发展演变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30-132,共3页吴国升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702039)
关于金文"塍"字的构形,学界说法不一。通过排比字形材料可发现,早期金文中"士"与"土"区别明显,"塍"字无疑从"士"作,系"媵"字异构之一,与"塍"是不同的两个字。
关键词:金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