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

作品数:23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藏族文学思维方式藏族作家民族文化作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西藏研究》《文学教育》《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康巴乡土小说的叙事美学
《文学教育》2022年第1期148-150,共3页马传江 朱霞 
康巴乡土小说的叙事呈现出多样中的统一。从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来看,康巴乡土小说的叙述者与人物处于同一平面,以真正的平等姿态,感知大地;从叙述视角来看,康巴乡土小说表现出对内聚集的偏好;从叙述者本身来看,康巴乡土小说出现了大量...
关键词:康巴乡土小说 平等姿态 内聚集 干预叙述 延缓 
格绒追美散文创作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22-126,147,共6页朱霞 马传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视域下的康巴藏族文学研究”(项目号:15XZW042)的阶段性成果。
格绒追美的散文,以跨文体的书写,探索着语言表达与精神旅行的边界。他通过对家乡文化内涵的发掘,深入地感受、体验、领悟和思索它们的精神奥秘。他通过对世相百态的描摹,期望以审美的方式来把握世界,救赎心灵。他最终在去地域化的书写中...
关键词:跨文体写作 审美救赎 去地域化 格绒追美 
“康定七箭”的崛起与多民族文学的协同发展被引量:2
《阿来研究》2020年第1期1-7,共7页俞蓓 朱霞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跨文化视域下的康巴藏族文学研究”(15XZW042)成果之一;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预研究项目“改革开放40年与康巴藏族作家群的崛起”(2019ECNUYYJ004)成果之一
在经历了上千年失语、两三百年"他者"书写之后,作为第一次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康巴作家群的崛起被阿来称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①目前学界关于单个康巴作家、单部作品的文学评论不少,但是从整体上探讨康巴作家群集体崛起的综合性研...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作家群 文学评论 地域文学 阿来 康巴 综合性研究 多元化特征 
《青藏辞典》:发现日常中的神性
《文学教育》2020年第4期157-159,共3页马传江 朱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视阈下的康巴藏族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15XZWO42
《青藏辞典》用拼贴的方式,将粗糙、片段化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一幅景观,凸显了生活非逻辑、非线性的本来面目,勾勒出现代人的异化图景。通过对人类生存现状的考量,格绒追美发现了“日常中的神性”的存在痕迹。
关键词:格绒追美 《青藏辞典》 景观 神性 
从无名到赋名:当代康巴藏族作家群的形成被引量:3
《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107-116,共10页俞蓓 朱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视域下的康巴藏族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5XZW042)阶段性成果
随着康巴作家群的异军突起,关于当代康巴藏族作家的作品研究,目前学界已有不少评论性著述,但是从整体上对其自我书写者集体亮相的溯源、探究尚不多见。文章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聚焦当代康巴藏族作家以汉语写作的小说代表作,尽量从康巴...
关键词:康巴藏族作家群 形成 自觉 赋名 
当代西藏审美文化研究的维度与特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37-42,153,共6页朱霞 
本文认为,当代西藏审美文化研究应该关注三个维度,一是时间与地域维度,二是文化生态的维度,三是价值的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当代西藏审美文化的多元整一性、多空间交织形成的宗教性与世俗性、多向度价值诉求等特征。
关键词:当代 西藏审美文化 研究维度 特征 
浅析藏族作家班丹小说的死亡意象及其呈现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30-35,154,共6页朱霞 
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藏族汉语文学转型及其多元文化背景"(项目号:11YJA751106)的阶段性成果
藏族作家班丹近年来的汉语小说创作,关注族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状态,在一个更加理性和深邃的层面上关注生命与死亡的内在关系;由于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班丹小说中的死亡意象,从直观的层面上显现为一种生命状态的描述,其小说的深层结构...
关键词:班丹 死亡意象 叙述结构 
现代性反思与民族文化追寻的隐喻表达——论次仁罗布小说《神授》
《西藏文学》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朱霞 
次仁罗布的小说《神授》发表在《民族文学》2011年第一期,并荣获该刊物小说年度奖.小说中写了一个神授的故事:公元1979年,色尖草原上拉宗部落十三岁的放牧少年亚尔杰被格萨尔王的大将丹玛看中,丹玛用宝刀划开亚尔杰的肚皮,掏出了其五脏...
关键词:次仁罗布 格萨尔王 文化追寻 现代性 隐喻表达 
人类学视野·历史意识·人文情怀——读金书波《从象雄走来》
《西藏文学》2012年第6期105-109,共5页朱霞 
2012年5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金书波先生的《从象雄走来》。本书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显示该著作为阿里地区地方史。可读完后不禁感叹作者在考察阿里地区历史文化时体现出来的宏大的人类学视野,
关键词:历史意识 人文情怀 象雄 人类学视野 青藏高原 人类学家 作者 吐蕃 藏文化 汉文化 
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转型及其意义
《中国藏学》2012年第3期165-170,共6页朱霞 宋卫红 
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藏族汉语文学转型及其多元文化背景"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YJA751106
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后,藏族汉语文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至今已经经历了3次比较明显的转型。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第一次转型发生在和平解放之初至上世纪80年代中,是藏族汉语文学由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封建文学向社会主义文学的当代转...
关键词:当代 藏族汉语文学 转型 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