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

作品数:1091被引量:3271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彭兆荣徐杰舜罗康隆秦红增李祥林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土家吊脚楼造物符号的运用浅探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5年第5期57-59,共3页龙金生 
通过对鄂西湘西原生态吊脚楼田野考察,提取其独特的建筑样式,如榫卯结构、将军柱或伞把柱、瓜柱、云磴、挑梁、磉磴(柱础)等。分析总结吊脚楼建筑部件构成及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物原则,用“阐释学”和“符号学”原理对吊脚楼...
关键词:吊脚楼 造物 艺术风格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中华龙符号生成机制研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司同 
中华龙符号的起源众说纷纭。“献祭说”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文化人类学为方法,从“功能论”与“交流论”角度综合众说,研究龙符号“如何生成”的生成机制。中华龙符号起源于原始的献祭仪式,作为文化坐标系中社会轴与宗教轴的交...
关键词:中华龙符号 多元中和 献祭仪式 功能论 交流论 
伦理人类学视野下印尼农村妇女的志愿服务与关怀实践研究
《世界民族》2025年第1期105-115,共11页龚浩群 许肖静 
基于对爪哇农村妇女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民族志研究,本文认为印尼农村妇女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关怀”的价值理念息息相关。印尼农村妇女志愿者在关怀社区的过程中,逐渐由基层政府的协助者成长为社区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本文认为关怀实...
关键词:印尼 农村妇女 志愿服务 关怀 伦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纪录片创作策略研究——以《一百年很长吗》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欧阳雨露 
本文通过影视人类学相关理论方法,来解读分析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的创作策略。在影视人类学的视野下,纪录片通过参与观察与影像深描的方法,将诗意与纪实美学相融合,进行影像文本书写,展现其真实性、艺术性与文学性的创作特征。体现...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纪录片 影像深描 民族志书写 
人类学视野下苗族婚俗中的礼物交换--以贵州省黄平县半山村为个案研究
《国学(汉斯)》2024年第6期1248-1252,共5页杨美英 
民族传统文化中,婚姻习俗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礼物流动问题广受关注。婚礼是礼物交流的主要场合,人们借助礼物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从人类学视野下,以半山村黄平苗族婚俗为例,研究了礼物流动及宾客与主人互动。礼物流动划分为四个社会关...
关键词:社会关系 苗族 婚俗文化 礼物交换 
流域人类学视野下民俗歌舞的整体性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为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47-154,共8页张远满 
2023年度上海政法学院青年科研项目“流域人类学视域下清江流域土家族民俗舞蹈研究”(项目编号2023XQN22)研究成果。
文章从流域人类学视野出发,以清江流域土家族地区的民俗歌舞为例,分析清江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其文化的古老性与多元性特征,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法,呈现清江流域土家族民俗歌舞的丰富性与仪式性特征,为流域人类学...
关键词:流域人类学 清江流域 土家族 民俗歌舞 
过渡与超越: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高校仪式功能实现与反思——以A大学毕业典礼为例
《西部学刊》2024年第23期54-58,共5页蔡彦丽 
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通过对A大学毕业典礼的个案研究,发现目前高校毕业典礼能够实现教育情境强化、共同体认同感强化的功能,高校毕业生通过毕业典礼仪式的方式由学生身份过渡为社会人身份。同时,研究还发现,仪式组织者的组织混乱、仪式...
关键词:高校 仪式 教育人类学 
浅谈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古琴传承
《天工》2024年第33期6-8,共3页陈强 万少君 
2024年度义乌市社科项目“宋韵文化背景下义乌浙派古琴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YWSK24137)。
中国古琴,素享盛誉,深耕于此的学者甚多。长久以来,有关古琴技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斫琴与抚琴,二者分属不同领域。斫琴中有匠作、漆工之分,抚琴中又有流派、风格之别,由此汇合形成完整的中国古琴技艺传承体系。从艺术人类学视野出发,通...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古琴 斫琴 抚琴 传承体系 
人类学视野下乡村振兴的主体、支柱与空间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陈兴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专项项目“南方少数民族农耕地方性知识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VJX055)。
农民、农业、农村构成了乡村振兴的主体、支柱和空间,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农民是乡村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力量,社会各界在乡村振兴中应客观审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动态的历史过程中看待农民的身份属...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 乡村产业 村落空间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德宏傣族泼水节文化探撷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杨志虎 
以美国学者雅克·马凯和荷兰学者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的方法考察德宏傣族泼水节,可以发现,德宏傣族泼水节植根于稻作文明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和滨水而居的乡愁旧梦,后与南传上部座的小乘佛教融合建构起了稳定的审美习俗,并通过现代理性、国家...
关键词:德宏傣族泼水节 审美人类学 地方性审美经验 审美习俗 审美幻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