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作品数:13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母题震撼《爱有来生》爱恨交织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文教资料》《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大连大学学报》《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冰心小说《回国以前》中蕴含的家国意识
《文教资料》2018年第12期3-4,共2页李正 
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现代闽籍作家创作与五四文学精神关联研究”成果
冰心在小说《回国以前》中通过对"祥哥"和"玲子"两个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展示出内心强烈的民族自尊与自豪。作者将这种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巧妙地融入上述两个人物形象的精神品格中,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溢于言表,从而使读者体...
关键词:家国 意识 民族 精神 震撼 
以“心淡”吟咏去国客游的乡愁——评冰心的诗歌《倦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年第7期19-20,共2页李正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冰心创作思想与风格流变研究”成果
冰心的诗歌《倦旅》,以“心淡”作为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吟咏出诗人去国客游、离乡思亲的愁绪,展露出诗人创作时的惆怅心态。诗人通过对“心淡”的反复吟咏,书写出一个去国远行的游子,在离别故国时表现出强烈的乡愁以及内心的孤苦与烦闷...
关键词:心淡 客游 乡愁 震撼 
以“眼泪”和“心乱”构筑离愁——评冰心的小说《离家的一年》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年第2期28-29,共2页李正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冰心创作思想与风格流变研究"成果
冰心的小说《离家的一年》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因求学离家,和父母、小姐姐分别的故事。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少年"眼泪"和"心乱"的书写,真实细微地刻画出了少年充满童真的离愁别绪,将一个未成年少年的离愁展现得既丰富又生动,让读...
关键词:眼泪 心乱 离愁 童趣 
文化认同与原乡归依——论余光中乡愁诗的民族化特色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9期37-38,共2页李正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其不断迁徙的成长历程中,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乡愁诗,这些诗歌饱含着作者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同时也具有浓郁的原乡情结和回归意识,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余光中 文化认同 原乡归一 
空虚背后的个体狂欢——从《顽主》看王朔创作的精神困顿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5期37-38,共2页李正 
在充满文化冲突的当下,王朔以"反叛者"的形象活跃在当代文坛,并以其讽刺的笔调批判并调侃着现实。然而在批判和调侃的背后,王朔在《顽主》中却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的失落与空虚,在反叛传统的同时展现出强烈的精神困顿,同时将这种困顿体验...
关键词:空虚 语言 狂欢 精神困顿 
在困顿与失意中行走——海子诗歌孤独性成因探析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56-57,共2页李正 
海子创作的诗歌,充满着一种强烈的孤独意识,这种意识是由于诗人生活的困顿、爱情的失意、精神的失落三者共同造就的。在生活、爱情、精神均遭受打击的情况下,海子的孤独意识不断累积和加剧并最终导致了他走向孤独性的极端——卧轨自杀。
关键词:困顿 失意 诗歌 孤独性 
颇具文学特色的实录之作——评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年第7期78-79,共2页李正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是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报告文学家赵瑜和胡世全经过长期努力写成的《革命百里洲》则体现出了这种实录品质。作者在详实的史料组织之下,运用多种叙述形式和手法,来探究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使其...
关键词:实录 品质 文学性 质感 
时代旋律的空谷之音——浅析陈敬容诗歌的抗争意识被引量:1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92-94,共3页李正 杨铃铃 
陈敬容是新诗史上"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歌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其创作母题基于诗人对时代的深入体察与关怀,体现出一种不屈的风格。诗人善感于时代,善感于身边事物。其诗如行云流水,其优美畅达的语言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思,...
关键词:陈敬容 时代 抗争 品格 
爱恨交织下的隔世情缘——论《爱有来生》中的复仇母题和人生思考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102-103,共2页李正 杨铃铃 
电影《爱有来生》以聊斋故事模式再现了复仇母题。导演在讲述了感人故事的同时给观众留下了许多关于人性的思考:仇恨只是暂时的,真正能维系人们生命的唯有真情;同时,人生充满了偶然性,有的东西一旦错过永远无法回头。
关键词:《爱有来生》 复仇 母题 人生思考 
讽刺与民众之音的二重奏——浅论《马凡陀山歌》的艺术特色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63-63,共1页李正 
《马凡陀山歌》是著名诗人袁水拍写的一个诗歌集。该诗集收录了五十三首极具口语色彩的诗歌,以讽刺笔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展现了劳苦大众对于生存的挣扎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这和鲁迅在《萧红作〈生死场〉序》一文中所描写的劳...
关键词:马凡陀 艺术特色 山歌 讽刺 二重奏 民众 口语色彩 美好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