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

作品数:18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前进》《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1年第24期12-13,共2页秦良玉 
都说教育是一张名片.在山两大同教育群芳中.大同市实验中学无疑是大同教育界后起之秀.是近年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最夺目的一朵奇葩。而这张名片的打造者、奇葩的培育者就是校长赵兴华。
关键词:校长 学校 教育界 大同市 名片 中学 
坚定理想信念 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永远跟党走的一代新人被引量:1
《前进》2011年第7期23-24,共2页秦良玉 
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自...
关键词:学生培养 理想信念 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共产党 青年 人民根本利益 中华民族 1921年 
加强党性修养贵在践行核心价值体系被引量:3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10期40-41,共2页秦良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这种坚强的党性是党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基石。在新形势下,要以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性修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 党员领导干部 人民利益 忠实代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被引量:6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93-96,共4页秦良玉 
不断加强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引导党员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性修养 学习型政党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青年学生被引量:17
《求是》2008年第6期53-54,共2页秦良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价值体系 青年学生 引导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 
地方高校的改革理念与路径选择:挑战与回应——兼论山西大学的发展策略被引量:4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秦良玉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山西大学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机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指出山西大学应该坚持成长策略,明确自身定位,通过实现“五个转向”,完成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文章援引美国地方高校发展的新思念...
关键词:地方高校 改革理念 路径选择 
论艺术教育视域中“树魂立根”之德育被引量:1
《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17-19,共3页秦良玉 
作者首先分析了“树魂立根”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树魂立根”这一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对高校艺术教育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属于“深层审美教育”,它与“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艺术教育促...
关键词:艺术教育 树魂立根 德育 高校 
抗击“非典”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26-129,共4页秦良玉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齐心协作精神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团结友爱精神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敬业奉献精神 ,依靠科学、扎实工作的求真务实精神 ,以人为本、扶弱济困的人文关怀精神 ,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这种精...
关键词:抗击“非典” 伟大精神 大学生 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高师教育体制的创新被引量:1
《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2期29-30,共2页秦良玉 
关键词:中国 高师教育 教育体制 教育 办学体制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理论探索》2002年第3期9-10,共2页秦良玉 
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 ,是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的 ,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进程既有一般规律又有其特殊性的原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 ,而是中国国情的必...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和发展 必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