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宏勇

作品数:9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边城》意象《阿Q正传》洪水国民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传承》《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陇东学院学报》《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论陆地小说中的广西形象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4年第11期73-75,共3页覃宏勇 
陆地,壮族,原名陈克惠,是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1918年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2010年逝世于广西南宁市。他创作了《美丽的南方》《瀑布》等能代表广西最高水准的现代汉语文学作品,成为了广西现当代文学的...
关键词:当代少数民族 千般 现代汉语文学 当代文学 扶绥县 革命历史 文学写作 《边城》 一本 《彷徨》 
论《边城》中的性意象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2-66,共5页覃宏勇 
《边城》在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过程中营构出鱼、雨、声音、虎耳草等性意象,把爱情中的生理因素诗意地烘托出来。这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种贡献。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性意象 
论《边城》中的自然教育
《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74-78,共5页覃宏勇 
沈从文在《边城》中提出了自然教育命题,具体描写了自然因素在少女翠翠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表现了自己对自然教育的推崇以及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和批判。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自然教育 学校教育 
浅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史料意识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第5期79-81,共3页覃宏勇 
史料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往往在教学中被忽略。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作品的初版本为根据来讲解作品,结合作家的日常生活史料来分析作品,注意在课内外养成文物意识,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史...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史料意识 文物意识 
康德论崇高
《传承》2009年第22期54-55,共2页覃宏勇 
通过审美达到对含混的"道德法则"的觉知,是康德论崇高的起点;在现象形式的丧失中实现对现象的超越,是康德论崇高的要点;唤醒并发展自由机能,是康德论崇高的终点。
关键词:康德 崇高 审美 
《野草》: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现代转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64-68,81,共6页覃宏勇 
《野草》中潜伏着一种隐逸的精神向度,体现在作品中类隐士的人物形象上和关于死亡的欢喜体验中。这种精神向度是对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一种现代转换。
关键词:隐逸文化 类隐士 死亡体验 现代转换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鲁迅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2期175-182,共8页覃宏勇 
沈从文的小说曾多次直接或间接描绘过鲁迅,小说中的鲁迅,要么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著名作家;要么是一个脱离生活实际的思想权威。沈从文如此描绘鲁迅,反映出他对鲁迅文学和思想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是一种偏见和歪曲...
关键词:沈从文 鲁迅形象 新文学运动 
论《边城》中的洪水意象被引量: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覃宏勇 
洪水在《边城》中是一个死亡意象。老船夫在洪水中逝世意味着审美精神的死亡,从而表明《边城》叙说的是一个关于“美”的大悲剧。
关键词:死亡意象 审美精神 审美悲剧 
论阿Q民族观与“精神胜利法”之关系被引量: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6-8,共3页覃宏勇 
阿Q的“把异族视为鬼子”和“把异族视为神仙”的民族观使他产生了 论阿Q民族观与﹃精神胜利法﹄之关系            两种精神胜利 :“神鬼相别的心理优越”和“人仙相邻的心理优越”。这影响了中国国民性中主奴根性的形成。
关键词:阿Q民族观 “精神胜利法” 国民性 异族 《阿Q正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